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查看: 1008|回复: 3
收起左侧

朱自清主题阅读理解精选精练(含答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敢想敢做敢拼 发表于 2023-4-15 20: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巴西
来自- 巴西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朱自清主题阅读理解精选精练(含答案)2023-04-14 16:34·潜心36869456
朱自清主题阅读理解精选精练(含答案)
专题一: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孟》。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
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颗、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他们在另—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有删改)
1.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4分)

2.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大学》的?(5分)

3.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6 分)

专题二:别人眼中的朱自清
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写得太慢。《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他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朱自清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
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 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
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
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
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
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致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
【相关链接】
《声明》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表现了朱自清一生认真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生活中机械刻板的一面。
B.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他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清华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C.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友人对其外貌的回忆,从一个侧面烘托出朱自清备尝艰辛、极其贫困的生活。
D.朱自清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一方面说明他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在穿着上“节流”,一方面说明他乐观豁达。
E.朱自清退回配购证,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拒绝美国的救济粮,没有向贫困低头,也没有向权贵低头,可见其“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
(2)朱自清“认真”的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文中画线处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4)文章题目是“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可以说朱先生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朱自清先生
冯至
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封面是黄色的,里面的诗有一个共同趋势: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途,而《雪朝》中的六位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
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至于常常见面,能谈些文学上问题,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
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结为朋党,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是说:“他读了不少的书。”
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不幸他在中途死去。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
现在我如果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
一九四八年,北京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以与朱自清先生交往的时间为线索,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突出了朱自清先生“忠实朴素”的特点。
B.本文写朱自清先生,却从诗集《雪朝》写起,因为朱自清先生是《雪朝》的作者之一,通过《雪朝》很自然地引起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也是为了表现朱自清先生质朴的品质。
C.文中的“迂途”指的是诗歌发展走的不必要的歧路,“乡愿”指对家乡有深厚情感的人,“畏友”指能严正指出自己错误的朋友。
D.文中划线的句子是朱自清先生对作者的委婉批评。这体现了朱自清先生对朋友的宽容——即使朋友说错了,也要先肯定。
E.文章第五段结尾说“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知道”的内容应该是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发展。
(2)文章结尾一段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4分)

(3)文章写了朱自清先生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析。(4分)

(4)朱自清先生对人过于宽容,甚至肯定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读了不少书”,而第五段又说他“绝不宽容”,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探究。(4分)

专题三:朱自清散文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买书
朱自清
①买书也是我的嗜好,和抽烟一样。但这两件事我其实都不在行,尤其是买书。在北平这地方,像我那样买,像我买的那些书,说出来真寒碜死人;不过本文所要说的既非诀窍,也算不得经验,只是些小小的故事,想来也无妨的。
②在家乡中学时候,家里每月给零用一元。大部分都报效了一家广益书局,取回些杂志及新书。那老板姓张,有点儿抽肩膀,老是捧着水烟袋;可是人好,我们不觉得他有市侩气。他肯给我们这班孩子记账。每到节下,我总欠他一元多钱。他催得并不怎么紧;向家里商量商量,先还个一元也就成了。那时候最爱读的一本《佛学易解》(贾丰臻著,中华书局印行)就是从张手里买的。那时候不买旧书,因为家里有。只有一回,不知哪儿来检《文心雕龙》的名字,急着想看,便去旧书铺访求:有一家拿出一部广州套版的,要一元钱,买不起;后来另买到一部,书品也还好,纸墨差些,却只花了小洋三角。这部书还在,两三年前给换上了磁青纸的皮儿,却显得配不上。
③到北平来上学入了哲学系,还是喜欢找佛学书看。那时候佛经流通处在西城卧佛寺街鹫峰寺。在街口下了车,一直走,快到城根儿了,才看见那个寺。那是个阴沉沉的秋天下午,街上只有我一个人。到寺里买了《因明入正理论疏》《百法明门论疏》《翻译名义集》等。这股傻劲儿回味起来颇有意思;正像那回从天坛出来,挨着城根,独自个儿,探险似的穿过许多没人走的碱地去访陶然亭一样。
④在毕业的那年,到琉璃厂华洋书庄去,看见新版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才十四元。可是十四元并不容易找。想来想去,只好硬了心肠将结婚时候父亲给做的一件紫毛(猫皮)水獭领大氅亲手拿着,走到后门一家当铺里去,说当十四元钱。柜上人似乎没有什么留难就答应了。这件大氅是布面子,土式样,领子小而毛杂——原是用了两副“马蹄袖”拼凑起来的。父亲给做这件衣服,可很费了点张罗。拿去当的时候,也踌躇了一下,却终于舍不得那本字典。想着将来准赎出来就是了。想不到竟不能赎出来,这是直到现在翻那本字典时常引为遗憾的。
⑤重来北平之后,有一年忽然想搜集一些杜诗。一家小书铺叫文雅堂的给找了不少,都不算贵;那伙计是个麻子,一脸笑,是铺子里少掌柜的。铺子靠他父亲支持,并没有什么好书,去年他父亲死了,他本人不大内行,让伙计吃了,现在长远不来了,他不知怎么样。
⑥说起杜诗,有一回,一家书铺送来高丽本《杜律分韵》,两本书,索价三百元。书极不相干而索价如此之高,荒谬之至,况且书面上原购者明明写着“以银二两得之”。第二天另一家送来一样的书,只要二元钱,我立刻买下。北平的书价,离奇有如此者。
⑦旧历正月里厂甸的书摊值得看;有些人天天巡礼去。我住的远,每年只去一个下午——上午摊儿少。土地祠内外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地来往。也买过些零碎东西;其中有一本是《伦敦竹枝词》,花了三毛钱。买来以后,恰好《论语》要稿子,选抄了些寄去,加上一点说明,居然得着五元稿费。这是仅有的一次,买的书赚了钱。
⑧在伦敦的时候,从寓所出来,走过近旁小街。有一家小书店门口摆着一架旧书。上前去徘徊了一下,看见一本《牛津书话选》(The book Loewr’s Anthology),烫花布面,装订不马虎,四百多面,本子也不小,准有七八成新,才一先令六便士,那时合中国一元三毛钱,比东安市场旧洋书还贱些。这选本节录许多名家诗文,说到书的各方面的;性质有点像叶德辉氏《书林清话》,但不像《清话》有系统;他们旨趣原是两样的。因为买这本书,结识了那掌柜的;他以后给我找了不少便宜的旧书。有一种书,他找不到旧的;便和我说,他们批购新书按七五扣,他愿意少赚一扣,按九扣卖给我。我没有要他这么办,但是很感谢他的好意。
1.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买书故事
在家乡中学的时候
每月的零花钱都用来到广益书局买杂志和新书;①____。
到北平上学
秋天下午一个人去鹫峰寺买佛学书。
毕业那年
②____。
重来北平之后
搜集杜诗,一家小书铺给找了不少,两本《杜律分韵》价格悬殊;③___
在伦敦的时候
④___;掌柜给我找了不少便宜的旧书。
从作者的买书经历中,我发现了(至少写出两点):⑤___



2. 本文语言质朴,意蕴丰富,品读句子,结合加点词句,体会其情感。
在家乡中学时候,家里每月给零用一元。大部分都报效了一家广益书局,取回些杂志及新书。那老板姓张,有点儿抽肩膀,老是捧着水烟袋;可是人好,我们不觉得他有市侩气。

3. 第四段中说“我”当紫毛大氅的时候“也踌躇了一下”,请根据语境,用第一人称描写“我”当时的心理活动。(不少于20字)

4. 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何作用?

5. 根据链接材料和文本,你从朱自清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链接材料】
朱自清: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虽然以散文名世,但他后来长时间在大学任教,讲授“诗选”“歌谣”“陶渊明诗”“新文学研究”等课程。著作除散文集外,出版有诗集《雪朝》,诗论《新诗杂话》《诗言志辨》,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文艺批评。

荷塘月色
朱自清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③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⑤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⑥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⑦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⑧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⑨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选自《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1. 请细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完成下面的填空。
(1)_______→寻独处→(2)_______→忆采莲→(3)_______
2. 下列对《荷塘月色》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④段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勾勒整个塘上月色的光影之美;第⑤段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描绘月光下荷塘的花叶之美
B. 第⑦段引用梁元帝《采莲赋》中采莲的场景热闹美丽,富有生命活力,作者借助这些描写,含蓄地表达对自由无忧的现实生活的赞美。
C. 第⑧段中的《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在此借用它来表达对自己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委婉而含蓄。
D. 第⑨段,作者以“猛一抬头”来形容自己从荷塘月色、江南采莲的想象中惊醒,重新面对现实;“推门进去”与前文“带上门出去”呼应。
3. 请给下面的句子做朗读设计。你觉得应该重读哪个词?为什么?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4.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简约,文笔含蓄。第③段“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可以说是全文的关键句。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传达的丰富意蕴。

【参考答案】
专题一:《经典常谈》
1.《大学》《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孟子》单行;二程强调《大学》《中庸》的作用;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串"四书";书贾改变"四书"顺序,形成通行本。
2.二程认为,从《大学》可知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而且分明易晓,初学者从它入手不会走错路;朱子认为,《大学》提纲挈领,由此能领会《论语》《孟子》的精微分别,进而能领会《中庸》的心法。
3.研读"四书”,目的是提升人格修养,而非猎取名利;研读"四书”,要理解其内在逻辑,循序渐进;研读"四书”,要从大处着眼,进而读天下书,论天下事。
专题二:别眼中的朱自清
《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1)EC
(2)①写作认真.朱自清写作时,先斟酌后动笔,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为“蝉鸣”的细节,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又两次实地考察,还专门写文章.②学习认真.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专家请教,坚持用三种文字书写日记.③教学认真.他的选修课只有一个学生,却照常讲课考试.④工作认真.原则性强,将不称职的图书馆工作职员辞退.
(3)①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直接突出传主的形象:做事有原则,做人有气节.②引用沈从文、叶圣陶等名人对传主的评价,从侧面表现其高尚气节.③引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权威性和感染力.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4)朱自清“生不逢时”,处境困窘但毫不妥协,这更能体现他人格的完美.①他虽清贫,但写作时仍然注重质量,每天最多写500字,这更能显出他的认真严谨.②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改名“自清”以自励,取字“佩弦”以自警,这更能显出他的洁身自好.③物价飞涨,生活艰难,但为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他第一个在声明上签字,这更能显出他的无畏和勇气.④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但他仍嘱咐妻子拒绝美援,这更表现出他的坚定气节.
【考点】传记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机械刻板的一面”不当,应该是“严格自律的一面”.B项增加人文色彩的是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D项可能是“豁达”,没有“乐观”,也可能是出于无奈.故选EC.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朱自清“认真”的秉性体现在很多方面.筛选文本信息可知,“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是写作方面;“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是学习方面;“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是教学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是工作上.
(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本题考查传记中引用的作用,引用传主本人或是他人的话,可以让文本内容丰富,可信度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传主,丰富传主形象.本文引用朱自清本人的话,“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可以凸显他的极强的原则性和骨气.引用他人的评价,则是从侧面烘托朱自清的高洁的品行.
(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文章题目是“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用“生不逢时”来凸显朱自清的“完美人格”.如此,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关注朱自清生活的社会状况,在这样的状况下他保持了怎样的人格.朱自清生活在抗战时期,这个时期民心混乱,物价飞涨.但朱自清却认真写作,不为获得更多的稿费而违背自己的原则;改名自励;自己极端贫困却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支持拒绝美国的援助面粉.这些具体的事件都充分体现了他的认真、勇气和气节.学生要结合具体内容作答,要有理有据。
《朱自清先生》
(1)CD(C项,“乡愿”指的是外貌忠诚谨慎,实际上欺世盗名的人。“畏友”指的是自己所敬畏的朋友。D文中划线句子主要是为了表现朱自清对待他人公平.没有偏见,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
(2)不可以。最后一段与第一段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3分)用《雪朝》收束全文,高度概括朱自清先生的质朴精神和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3分)
(3)①与人谈话保持诚挚和虚心的态度;②对待他人公平.没有偏见;③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宽容;④做事情坚持原则(或公开).脚踏实地。(答对一点并结合文章分析2分,满分6分)
(4)(8分)不矛盾,朱自清先生的宽容,指的是他身上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每个文艺工作者的肯定,这也是他对新文艺支持的一种表现;“绝不宽容”是指向恶势力的,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
专题三:朱自清散文
《买书》
1. ①. 买不起一元钱的《文心雕龙》,后来花三角买到一本纸墨差些的; ②. 当了紫毛水獭领大氅买韦伯斯特大字典; ③. 到厂甸的书摊花三毛钱买了本《伦敦竹枝词》; ④. 在小书店花一元三毛钱买了本《牛津书话选》; ⑤. 从小喜爱读书;生活比较拮据,买的书都比较便宜;作者兴趣广泛,买的书涉及不同领域;回忆买书的往事中有对书店主人的感激;乐观,热爱生活,买不起书不以为苦等。
2. 报效:原意指为报答对方的恩情而为对方尽力,这里大词小用,用在买书这样的小事上,指“我”的零用钱都用来买书,为书店做贡献了,幽默中含着作者对买书这件事的重视;“有点儿抽肩膀,老是捧着水烟袋”这么长时间还记得张姓老板的外貌,正是由于张老板肯给孩子们记账,催账也不紧,卖书者的关怀和恩情,让作者感激。
3. 示例:这大衣可是父亲好不容易为我准备的,把它拿去当,岂不是太对不起他了?但除了当大衣,我又到哪儿去找十四元钱呢?算了,先当了吧,等有钱了把它赎出来就是了。
4. 开篇照应题目,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 示例1:朱自清取得了这么高的成就,跟他从小喜爱读书、看书是分不开的;博览群书,才能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朱自清在不同的学术领域都有著作,这与他看书不局限于一方面有关,所以我们读书时兴趣一定要广泛,厚积才能薄发。
示例2:朱自清读中学时零用钱都用在买书上,他丝毫不以为苦,生活拮据不会成为成功的障碍。当今时代,我们应抓住一切机会多读书充实自己,争取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出一份力。(合理即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和概括。
(1)根据题干“在家乡中学的时候”和“每月的零花钱都用来到广益书局买杂志和新书”的提示,找到②段“只有一回,不知哪儿来检《文心雕龙》的名字,急着想看,便去旧书铺访求:有一家拿出一部广州套版的,要一元钱,买不起;后来另买到一部,书品也还好,纸墨差些,却只花了小洋三角”,可概括为:买不起一元钱的《文心雕龙》,后来花三角买到一本纸墨差些的一部;
(2)根据题干“毕业那年”的提示,找到第④段“可是十四元并不容易找。想来想去,只好硬了心肠将结婚时候父亲给做的一件紫毛(猫皮)水獭领大氅亲手拿着,走到后门一家当铺里去,说当十四元钱”“拿去当的时候,也踌躇了一下,却终于舍不得那本字典”,可概括为:当了紫毛大氅买韦伯斯特大字典;
(3)根据题干“重来北平之后”和“搜集杜诗,一家小书铺给找了不少,两本《杜律分韵》价格悬殊”的提示,找到第⑦段“旧历正月里厂甸的书摊值得看”“其中有一本是《伦敦竹枝词》,花了三毛钱”,可概括为:到厂甸的书摊花三毛钱买了本《伦敦竹枝词》;
(4)根据题干“在伦敦的时候”和“掌柜给我找了不少便宜的旧书”的提示,找到第⑧段“在伦敦的时候,从寓所出来,……那时合中国一元三毛钱,比东安市场旧洋书还贱些”,可概括为:在小书店花一元三毛钱买了本《牛津书话选》;
(5)根据②段“每到节下,我总欠他一元多钱”和④段“看见新版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才十四元。可是十四元并不容易找。想来想去,只好硬了心肠将结婚时候父亲给做一件紫毛(猫皮)水獭领大氅亲手拿着,走到后门一家当铺里去,说当十四元钱”可知,作者买的这些书,花费都不是太多,有的几角钱,最贵的14元,还是当了自己的大衣,我的发现是:作者生活比较拮据,买的书都比较便宜;
根据第②段句子“家里每月给零用一元。大部分都报效了一家广益书局,取回些杂志及新书”,我的发现是:作者从小喜爱读书;
根据②段“那时候最爱读的一本《佛学易解》”“不知哪儿来检《文心雕龙》的名字,急着想看,便去旧书铺访求”和③段“到寺里买了《因明入正理论疏》《百法明门论疏》《翻译名义集》等”作者买的书有《佛学易解》《文心雕龙》《因明入正理论疏》《百法明门论疏》《翻译名义集》等,我的发现是:兴趣广泛,买的书涉及不同领域;
根据第②段“那老板姓张,有点儿抽肩膀,老是捧着水烟袋;可是人好,我们不觉得他有市侩气。他肯给我们这班孩子记帐”、第④段“柜上人似乎没有什么留难就答应了”,第⑤段句子“一家小书铺叫文雅堂的给找了不少,都不算贵”、第⑦段“我没有要他这么办,但是很感谢他的好意”可知,我的发现是:作者回忆买书的往事中有对书店主人感激;
根据第⑥段“买来以后,恰好《论语》要稿子,选抄了些寄去,加上一点说明,居然得着五元稿费。这是仅有的一次,买的书赚了钱”,第②段“有一家拿出一部广州套版的,要一元钱,买不起;后来另买到一部,书品也还好,纸墨差些,却只花了小洋三角”可知,我的发现是:作者乐观、幽默,买不起书不以为苦。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表达效果。
②段“在家乡中学时候,家里每月给零用一元。大部分都报效了一家广益书局,取回些杂志及新书。那老板姓张,有点儿抽肩膀,老是捧着水烟袋;可是人好,我们不觉得他有市侩气”句中加点词“报效”原意指为报答对方的恩情而为对方尽力;结合“家里每月给零用一元”这一语境可知,这里是指“我”的零用钱都花在买书这件事上,都贡献给书店了,属于大词小用,表达了作者对买书的重视,富有幽默感;“有点抽肩膀,老是捧着水烟袋”这是对老板的外貌描写,正是因为老板人好,没有市侩气,又肯给我们这班孩子记帐,也不催账,所以到现在“我”还记得老板的神态,表现了作者对老板的感激之情。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那本书要十四元,那时,可是十四元并不容易找,“我”只好去当大衣。但是,父亲给做这件衣服,可很费了点张罗,想到这里,“我”又有点不舍。因此,这里揣摩“我”的心理,可从“想买书,没钱,必须当大衣;相当大衣,舍不得”的角度思考。
示例:这本书我真的想要,可是这十四元元到哪里去拿呢?当大衣吧,这是父亲好不容易做成的,如果当了,是不是辜负了他呢?想想,还是书的诱惑大,我还是当了大衣吧,等以后有钱再去赎出来。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内容上,根据①段“在北平这地方,像我那样买,像我买的那些书,说出来真寒碜死人”可知,叙述了自己独特的买书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上,根据①段“买书也是我的嗜好,和抽烟一样”可知,开篇照应题目;根据①段“不过本文所要说的既非诀窍,也算不得经验,只是些小小的故事,想来也无妨的”可知,引出下文买书的众多故事。
【5题
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取得的成就,这与他从小爱读书是分不开的。因此,启发结合朱自清爱读书和取得的成就二者间的关系来思考。谈自己的感悟时,可结合自己读书的实际来谈。
启发示例:朱自清因为从小爱读书,读得书多又广博,为他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启示我们,从小要爱读书,多读书,读各方面的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为自己的将来打基础。
《荷塘月色》
1 ①. 心不宁静 ②. 见荷塘月色(赏荷) ③. 回到现实
2. D
3. 示例(1):重读“流水”,突出月光的柔美,展现作者看到月光如流水一样照在荷花上的喜悦。重读“静静”或“泻”,言之有理皆可。
示例(2):重读“它们的”,突出它们的热闹,以此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重读“热闹”“我”或“什么也没有”,言之有理皆可。
4. 这句话透露出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可见作者欣赏荷塘月色,感到了轻松、愉悦和自由,希望借此忘却现实的苦闷。∥但是,一个“且”字,暂且之意,说明作者也清醒地意识到忘却只能是暂时的,短暂的宁静自由之后,现实中的种种忧愁又必将重新降临。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首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可知,由“心不宁静”引出下文“寻独处”;
第②③段写寻独处;
根据第③段“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及第④到⑥段可概括为:见荷塘月色(赏荷);
第⑦到⑧段写忆采莲;
结尾段“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写回到现实。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第④段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描绘月光下荷塘的花叶之美,第⑤段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勾勒整个塘上月色的光影之美;本项混淆了第④、⑤段的内容;
B.第⑦段引用梁元帝《采莲赋》中采莲的场景热闹美丽,富有生命活力,作者借助这些描写,含蓄地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的情感;
C.第⑧段中的《西洲曲》选取的是采莲的场景,应和⑦⑧段忆采莲的内容,体现采莲的意趣,进而与现实形成对比,表现对现实的不满;本项表述有误;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流水”可重读,此句将月光比作流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可重读“泻”,化静为动,突出月光的的柔美;也可以重读“静静”,运用叠词,展现月夜的静谧;本段围绕月光下的荷塘展开描绘,表现了作者看到月光如流水一样照在荷花上的喜悦。
(2)“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中可重读“它们的”,好似将自己与“它们”对立起来,突出它们的热闹,以此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重读“热闹”体现荷塘环境的美好,以此来体现作者的“什么也没有”,能够更好的传情达意。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③段“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表现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欣赏,表现了作者因眼前景致美好而感到轻松、愉悦和自由;与现实的不满形成对比,希望借此忘却现实的苦闷;“且”有“暂且、姑且”之意,暗示作者只不过是希望通过美好的景致来纾解心中的不闷,点明短暂的宁静自由之后,现实中的种种忧愁又必将重新降临。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3人回答

最近访客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1008次
来自- 巴西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巴西
202091张李浩 发表于 2023-5-16 14: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收藏了,楼主加油!
来自- 中国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北京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6 名

发帖:NO. 6 名

在线:NO. 40 名

2支棒棒糖 发表于 2023-8-16 05: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楼主是一个神奇的青年!
来自- 中国北京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北京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5 名

发帖:NO. 5 名

在线:NO. 73 名

快乐.每一天 发表于 2024-2-5 20: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不错哦,楼主这是要火的节奏啊!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9 18:28 , Processed in 0.297151 second(s), 6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