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上初中时学的鲁迅的7篇文章原创2023-12-02 21:40·西贝拉呱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咱们拉拉我上学的时候学的关于鲁迅写的7篇文章。) 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鲁迅回忆自己童年的散文。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特点,抒发作者对美好有趣的少年生活的追忆、留恋、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 记得上学的时候,课文的第二段是要求背诵的。那时候背诵课文总觉得很难,现在翻出来看看,原来是因为作者写的太好了才要求背诵的。我敢肯定,很多人现在还能轻松背诵下来。
鲁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这也是他从上学前到上学后的变化。记得在小学语文课本上也学过一篇关于“三味书屋”文章。
㈡社戏这是鲁迅1922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我”20年来3次看社戏的经历,其中一次是在作者的故乡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就是看社戏的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真挚情意的眷恋。 社戏插图
这篇文章中最有诗意的地方,就是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些富有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画面。 夏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下归航
㈢故乡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浙江绍兴接母亲回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生活的凄苦,非常悲愤,1921年1月,以这次回家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故乡插图
在《故乡》里,鲁迅心目中故乡的最可爱的人物,便是童年时代的朋友闰土,在他回到故乡后,当母亲一提起“闰土”这个名字时,就有了我们需要背诵的这一段了。
“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㈣论雷峰塔的倒掉1924年雷峰塔倒了,那些封建复古派以惋惜雷峰塔倒掉为名,写文章极力维护封建势力,鲁迅这篇文章表达了对雷峰塔倒了无比欢心的心情。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文章中提到了“白娘子”“蟹和尚”等与雷峰塔有关的民间传说。边叙事,边讲民间传说,边议论。是议论文写作的典范。
㈤“友邦惊诧”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内围剿工农红军,疯狂镇压和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对外推行绝对不抵抗的投降卖国政策。这些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各地学生纷纷到南京请愿,坚决要求出兵抗日。国民党反动政府屈从于帝国主义的压力,竟逮捕和枪杀请愿学生,鲁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此文。
㈥孔乙己这篇短篇小说深刻的反应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 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的悲苦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足印,清晰的勾画了那个社会的芸芸众生相。 孔乙己插图
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当时的昏沉、麻木状态。
《孔乙己》这篇文章里,最让我痛恨的乃是那个丁举人。此君属于读书人不假,可他虽也把四书五经研习得滚瓜烂熟(不然怎么考上举人呢?),于里面的仁义道德却未学到多少。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迫于生计,偷到他家里,被抓了个现行。他没有同情心,不念在寒窗艰难的情分上放了孔乙己也罢,就送官吧,孔乙己并非满脸横肉为非作歹之徒,可能官老爷也不会怎么为难他。
㈦藤野先生这篇是回忆录。1926年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当老师,这篇回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本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异国他乡最关心他的一个人,一位恩师,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老师之中,最令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因为没有忘了藤野,因此鲁迅中年后才会写下《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因为没有忘了藤野,鲁迅才得以有毅力继续不断地写下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章
以上就是我上初中时语文课本中鲁迅写的文章,可能上学的年份不一样,由于教材的变化导致不够全面,欢迎大家评论区补充!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大家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关注评论!感谢大家的支持。)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