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天空新人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查看: 671|回复: 0
收起左侧

[诗歌阅读] 古人诗词创作手法借鉴:“动”与“静”、“曲”与“直”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 名

发帖:NO. 1 名

在线:NO. 1 名

gwp! 发表于 2018-11-18 10: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古人诗词创作手法借鉴:“动”与“静”、“曲”与“直”

元谷元
文化聊斋-钱币收藏-艺术赏珍-史话新语-诗词分享-文人轶事

关注

一、“动”与“静”
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是把“动静”表现手法用到极致的佳作,清代人吴雷归之为“动中有静,寂处存音”:“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山鸟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王维《鸟鸣涧》


古人写诗填词从诗心出发,每每从动静之态中寻找灵感,将观察到的事物动与静结合起来进行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描绘出欢快的图景,后两句写静,写了空间和时间的交叉穿越,又静中见动,如此动静结合,反映了诗人思绪万千,思古犹新的心理活动。

杜甫《绝句》


李白的诗作《望天门山》也是写静动的佳作,先写水的“动”:“天门中断楚江开”,力量神奇巨大,接着写山的险峻雄奇之静:“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写静中有动:“两岸青山相对出”,再写动中有静:“孤帆一片日边来”,如此动静相衬,有力量对应,又有宁静和谐,真是下笔如有神!

李白《望天门山》


二、“曲”与“直”
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诗人在壮年时期由于仕途坎坷,受排挤离开长安后写的,诗里主要写梦里游山的境界,奇奇怪怪,千变万化,令人神往,充满了热情奔放、大胆幻想的气魄。

李白诗意


这首诗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但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画像


“曲”与“直”是诗人词家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一般来说,诗人心情平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
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

唐寅画作《琵琶行》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政治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说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耐人寻味。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30 01:47 , Processed in 0.223800 second(s), 5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