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老师初中课堂 2018-12-02 04:45:00
中考专项训练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一、知识指要:
1、明确说明对象: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特点、成因、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文体。
说明文根据说明的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型、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说明文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分清类型后,就比较容易分辨说明对象了。事物说明文,有的标题就是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有的说明对象是文中贯穿始终的某个事物;而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则不能仅看标题,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分析,才能确定说明对象;另外还要注意区别文章局部的说明对象和全文的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全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局部说明对象有“赵州桥”、“卢沟桥”。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说明文中,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事理。
二、考查方向:
1.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事理;
2.概括层意、段意或文意;
3.解释题目的含义或文章加个标题 。
三、能力提升:
1.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1)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标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当然,也有例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常常并无标题,那又怎么办呢?那还得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须要提醒的是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2)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2.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四、针对训练
又冷又干燥的南极,风景也是很特别(2017·四川乐山) (1)南极的自然条件太特殊:这里极度严寒,年平均气温-25℃;内陆地区甚至达到-60℃,比北极冷很多;这里又很干燥,空气湿度堪比撒哈拉沙漠;这里常常狂风肆虐,有地球上少见的12级以上大风,最怕的是“白化天气”——大风卷起地表的雪粒,遮天蔽日,能见度只有几米,人完全不能在户外活动,会被大风吹走,穿得再多也会飞速失温;这里还有长达半年的黑夜和太阳总是低垂的白天……在这片不适宜人类生活的大陆上工作,南极科考队员要经受非凡的艰险,却也能看到常人无缘得见的瑰丽风景。
(2)南极大冰盖极其特殊,它虽然集中了全球70%的淡水,但是严苛的自然条件却拒绝了几乎所有生物,更吞噬过不少勇敢的人类生命。迄今为止,虽然南极已经有70多个科学考察站,但位于内陆冰盖之上的,也不过寥寥数个。冰盖雪原总体看似平坦,实际上地表却很崎岖,冰雪被风吹出各种奇特的造型。
(3)大冰盖之上放眼四望,白茫茫的一片:有时360度都是平直地平线;有时又一个坡连着一个坡,高高低低,让人晕头转向。脚下的冰雪,有时坑坑洼洼却硬似铁石,雪地车一小时只能走三五公里;有时平整光滑却格外松软,人走过去,突然塌下一片,露出下面无底的蓝色冰洞……
(4)南极大陆四面环海,科学家通常把南纬60度以上、环绕南极的海域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国际学界往往也把它视为第五大洋,与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并列。南大洋贯通南极一圈,影响大气环流,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更冷。每年冬天,南大洋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冰封,让南极洲的冰雪面积比夏天增加一倍之多。从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的甲板望向前方,如同一片白茫茫的冰原,看不出半点海水的痕迹。虽然前方是海,但是科考船并不能乘风破浪。
(5)即使在夏季,海里依然有大量的冰,足够高大的称“冰山”。人类记录过的最大冰山,宽40公里、长350公里,相当于半个海南岛。在南极海域,冰山和岛屿远看还真是不好分辨。冰山虽然硕大无比,却能快速移动。南极考察队员们有时会发现,昨天还阻住前路的冰山,一宿大风之后就漂走了,让人怀疑是神仙帮忙搬运的。
(6)除了大冰山,南极有时还会形成奇特的荷叶状浮冰。形成这种冰,一般都需要水面比较平静、同时气温又非常低。一片片白色的浮冰如浮萍般漂在海面上,因为相互摩擦,冰块失去菱角,又因低温继续凝结,最后形成椭圆、近似薄饼的形状,被称为“荷叶冰”。从雪龙号上拍摄的海面看,这是南极海面开始结冰的状态,很多小而薄的冰片浮在海水表层。除了南极之外,其他地方非常罕见。海冰没少给南极考察添麻烦,科考船难保会被浮冰困住。有时大块海冰融化过程中,因重心变化而“翻身”,激起的巨浪可以掀翻任何船只。
(7)地球每次出现极光,都是南北两极同时发生的。不过看极光,大多数人都是在北极,见过南极极光的人很少。因为即使有幸踏足南极,大多数人也都是在夏季,极昼天始终亮着,有极光也看不见。而冬季天黑有利于看极光,却少有人驻留了。
(8)我国南极科考站中,中山站和长城站都是有越冬队员驻守的全年站,纬度更高的中山站是观赏极光的好地方。欣赏绚丽的极光,是对南极越冬队员的特有奖励。
(9)除了上面讲到的冰盖、海冰、极光之外,南极大陆也有山岳,由于这里温度低、风力强,对山岩的塑造很有特色,想要继续了解南极的山岳,记得去看11月的《博物》特别策划——极之风景。 (原文有改动)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南极风景很特别的?
2.请简要概括文中海冰的特征,并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对海冰特征进行说明的。
3.文中第(6)段加点的词语“一般”能否删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本文是从冰盖、海冰、极光、山岳几个方面来说明南极风景很特别的。
2.海冰特征:(1)冰山:硕大无比,能快速移动。(2)浮冰:漂浮,没有菱角,椭圆,薄饼状。怎样说明:(1)作者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把海冰分为“冰山”和“浮冰”。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冰山的硕大无比。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冰山能快速移动。运用作诠释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浮冰的特征。(2分)(只答出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并解析得1分;答出其中两种并简析即可得2分)
3.不能删掉。“一般”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例外,如果去掉,意思就变成所有情况都需要水面比较平静、同时气温又非常低,与文章意思不一致。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2017·湖北黄冈) ①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人造太阳”计划,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结合打造,已历经30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②上月底,中国承担设计和生产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已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
③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久长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添、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自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据测算,自然资源人类最多还能用上两三百年,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④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
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令人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地球提供给了光、热。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
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常简便,成本也很低。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变十分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
⑨前苏联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名为托卡马克的环形容器。通过让混合了氘、氚的气体悬浮在一个像面包圈一样的环中,然后不断加热,等达到了上亿摄氏度以后它就产生核聚变,并输出大部分能量。
⑩按照设计,“人造太阳”计划的反应堆设施总重量是埃菲尔铁塔的3倍,占地面积有60个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这个反应堆建成后,能够把上亿摄氏度、由氘氚组成的“火球”约束在体积达837破方米的“面包圈”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500秒。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
11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采购包任务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关。该规划两任总干事对中方的评价是“中国在采购包的研发、出产方面领先于各方”。
(选自2016年5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通读全文,概括“人造太阳”的优点。
【答案】①清洁无害;②产生的能量巨大;③使用的燃料蕴藏丰富。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氢燃料经过核聚变反应后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B.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中黑体字“约”可以删去,因为这样就将约数变成了确数,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中,“火球”和“面包围”形象地说明“人造太阳”的结构和外形特点,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D.选文结尾引用“人造太阳”计划两任总干事的权威评价,回扣了文章的标题,强调了中国在该计划中的突出贡献。
【答案】B(此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辨析。要结合说明内容,逐项比对,找出有错误的项,得出正确答案。B项,“约”字不能删去。因为这里只是一种估计,没有那么精确,去掉就刚好是“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过于肯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洞悉宇宙,天眼已开(2017·广西贵港) ①2016年9月25日,是举世瞩目的“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竣工的日子。这只在贵州的群山之中凝视着宇宙的“天眼”,即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
②FAST“藏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这个巨大的洼坑本身,就是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这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
③“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常见的锅式天线差不多,通过抛物面把采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只不过,“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
④这只大眼睛是由4450块反射面板拼在一起组成的。与普通锅式天线相比,它的反射面是个球面。说得再通俗一点,从侧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一口“a ”的“大锅”。
⑤FAST的第二大创新,是为了让这口大锅能更好更精确地采集来自天空中某个区域的信号。首先,这口“大锅”被“端起来”架在一个周长1600米的环形圈梁上。离开地面的“锅底”上的每一块反射面板都被一根根钢索牵拉着,形成一张巨大的索网。在上万根钢索的牵拉下,这几千块反射板能够在“锅底”形成一个300米直径的瞬时抛物面,汇聚来自某一个方向的电磁波,就好像“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远方。相比之下,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虽然也不小,但是它的眼睛就永远只能盯着一个方向。
⑥只有“瞳孔”可以转动还不够。光线射入眼睛,需要投射在视网膜上才能被最终处理成眼前的风景。“天眼”的“视网膜”,就是由6根钢索吊在“锅里”的馈源舱。
⑦巨型“天眼”的“小小”馈源舱重达30吨。所谓“馈源”,就是 b 所有从宇宙中接收到的信号的设备,馈源舱就是用来安放这些设备的地方。要想最大限度的接收大锅采集反射回来的信号,馈源舱就必须像传统的锅式天线一样处在焦点的位置上。这下问题就来了,还记得刚才说过的吧?“天眼”的“瞳孔”是会转动的!4450片反射板可以在钢索的牵拉下根据观测的需要可以随时改变瞬时抛物面的朝向。相应的,”天眼“的“视网膜”也就必须得能跟着瞳孔一起动才行。否则?就是睁眼瞎喽。
⑧想让这个30吨重的大家伙动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看看围在“锅边”的巨大高塔吧,它们是“馈源支撑塔”,只有6座,高的有168米,最矮的也有128米。每座塔都有一根钢索拉住馈源舱的一个角,把它悬吊在“锅里”。收放这6根钢索,就能拉着馈源舱在“锅里”移动,满足收集信号的需要。
⑨“收放自如”的馈源舱是FAST的又一大创新。不论反射面如何变化,通过馈源支撑塔悬挂的轻型索拖动机构的牵拉和并联机器人的二次精调,馈源舱都能够随着反射面的变化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准确无误地到达规定的位置。有多精确?30吨重的馈源舱,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实现误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
⑩随着“天眼”睁开,投入使用的FAST将首先进入调试——试运行观测阶段的工作。科学家们期望在未来的3-5年内能够通过试运行,让整套系统达到期望的观测精度与能力,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进而为人类获取关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脉冲星、精准时钟、深空导航,甚至是地外文明探索等更多新知。
⑾与科学家们同样兴奋的,还有平塘县距离FAST几公里之遥的克度镇。在为“天眼”选址的时候,这座始建于元朝的小镇上甚至还有人家连电都没有。这也正是“天眼”落户这里的原因之一——射电望远镜的观测虽然不受天气的影响,却对无线电干扰非常敏感。电视、电台、手机,所有无线电数据的传输都会对“天眼”的观测造成干扰。没有工业、人口稀少、甚至附近小镇连电都没通的大窝凼简直就是个完美的选择,在“天眼”周边设立5公里的电磁波宁静区简单可行。 ⑿然而,今天的克度镇早没了当年的模样。小镇如今是通往平塘县“天眼”旅游区的必经之路。不大的小镇到处可以看到“探索星空奥秘”,“打造天文小镇”的标语。沿路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天文宾馆“,崭新的五星级酒店还为每间客房配备了天文望远镜。大家期待的,不仅仅是一睹“天眼”的风采,更想通过这只“眼睛”,去亲眼看看那些遥远的幻想与传说。虽然,这些与当初选址的 c 多少都有些背道而驰。 ⒀对于FAST团队来说,建设落成其实才只是一个开始,如何用好这只巨大的“天眼”,看到渴望的风景,才是更加令人期待的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a、b、c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名不虚传 汇入 初衷 B.名副其实 汇聚 初衷 C.名不虚传 汇聚 想法 D.名副其实 汇入 想法 2.对“FAST”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是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和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 B.让“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远方,是为了能更好更精确地采集来自天空中某个区域的信号。 C.能“收放自如”的馈源舱,不论反射面如何变化,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准确无误地到达规定的位置。 D.由6根钢索吊在“锅里”的馈源舱是“天眼”的“视网膜”。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第④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第⑧段开头一句中的“这个”是指“FAST”。
D.第⑨、第⑿段中出现的词“小于”、“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2016年9月25日,“天眼”竣工,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
B.如今,克度镇是通往平塘县“天眼”旅游区的必经之路,沿途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天文宾馆”。
C.“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
D.天气不影响射电望远镜的观测,但是无线电数据的传输会对“天眼”的观测造成干扰。
参考答案
1.B(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关联词的运用。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假的。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根据语境,“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说是大锅“名副其实”故a选:名副其实。汇入:进入。汇聚:汇集:累积起来,聚到一起。根据句意,“宇宙中接收到的信号”应是“汇聚”,b处选“汇聚”。初衷:最初的愿望和心意。想法:指考虑办法,设法。根据语境,这是最初的想法,故c处选:初衷。所以选B。)
2.B(本题考查说明对象。要从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文字,认真研读,思索感悟,概括出来即可,再与题干中的选项比较选择。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远方,只有“瞳孔”可以转动还不够,相应的,“天眼”的“视网膜”也就必须得能跟着瞳孔一起动才行。所以选B。)
3.C(本题考查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文章内容、说明文语言。C项第⑧段开头中的“这个”是指重达30吨馈源舱,不是“FAST”。)
4.A(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辨析和信息筛选。回答问题时,要按照“确定区间——抓关键词——抓关键句——整合比较”的过程,把选项和原文逐个对比。2016年9月25日,“天眼”竣工,是即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而不是已开始。所以选A。)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3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