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诗人——苏轼 森嘉贸易 2019-01-18 16:06:08
苏轼,能文、能赋、能诗、能词,能书、能画,一生颠沛流离,更是对酒有着别样的情感。打开他的作品,几乎篇篇不是见酒,就是有樽,或是边饮边写,或是酒后生情,因之有酒,爱酒,赏酒,为中华文学史增加了几页璀璨篇章。
历史上,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诗人文士很多,苏轼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突出的一个。 “身后名轻,但觉一杯重”。在他看来,功名利禄不如一杯酒的分量。
苏轼一生坎坷,仕途艰难,贬了又贬,足迹遍及半个中国。直到59岁那年,还被贬到广东惠州。3年后,又贬去海南。旧时,人寿很短,60岁算是高龄了,但仍不被朝廷放过。可是,他豁达开阔,大放大畅,不在乎人生的苦难。
这与他从酒那里取得胆识性情不无关系。“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他在《行香子》词中又写道:“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的许多名篇,都是酒后之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固然如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他多少借了酒的灵气,流传千古。
苏轼喜好酒,不仅仅饮酒、酿酒,他还对酿酒经验进行过总结,写有一篇《东坡酒经》。详细记述了酿酒的过程。
他在惠州,为当地酒取过很多名字:家酿酒叫“万户春”,糯米酒叫“罗浮春”,龙眼酒叫“桂酒”(龙眼又名桂圆故也),荔枝酒叫“紫罗衣酒”(荔枝壳为紫红色)...他自己也自酿酒浆,招人同饮。他写道:“余家近酿,名之日‘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
”他搜集民间的酒方,埋在罗浮山一座桥下,说将来有缘者,喝了此酒能够升仙。他赞惠州酒好,写信给家乡四川眉山的陆续忠道士,邀他到惠州同饮同乐,说往返跋涉千里也是值得的:说饮了此地的酒,不但补血健体,还能飘飘欲仙,陆道士果真到惠州找他。酒的力量之大,酒的浓香之烈,由此可见。
苏轼喜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饮酒,自己酒量不大,却特别高兴见客举杯。苏轼的同僚与下级,“知君俸薄难多辍”,经常自携壶杯去找他。
他还特别喜欢与普通百姓同饮,这样一来,他与当地百姓的关系就相处得十分融洽。“杖履所及,鸡犬皆相识,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不像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的“往来无白丁”,他却是往来白丁多。
苏轼下乡时,一 年过八旬老翁曾拦住他,求与同饮,欣然同意。他与百姓的关系十分融洽,从来不摆一点官架。百姓也不把他当官看,只当兄弟,热情相待。可见,酒也是苏轼搞好与百姓关系的纽带。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