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吃个牛排竟然还有"鄙视链”? 丝路新消息 2019-05-16 09:37:41
Hi,大家早上好~ 这几天各种520的广告扑面而来,又到每年一度的秀恩爱时间了,各种商家硬是将5月20日变成了一个节日。 因为最近在健身,所以各种庆祝大餐都要细心安排,清淡重本味的粤菜、高蛋白重营养搭配的日料,健身人士最爱的牛排成了最佳选择。 说起吃牛排,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前几年金城武的《喜欢你》。电影里,厨师慢火炙烤着一块鲜嫩的厚切牛排。
“霸道总裁”金城武坐在旁边,闭眼聆听着油花滋啦滋啦的声音。半晌,咬一口外焦里嫩的红肉,漫不经心地对前来参加饭局的人说:“难道你认为自己比日本兵库县的但马牛肉还重要吗?”
好吧,太浮夸了,要不是金城武的颜值在线,这一段看得我差点笑出来。不过同时也好奇,日本兵库县的但马牛是什么牛? 神户牛、松阪牛、近江牛大家都听过吧,是日本三大和牛,其实它们的原种牛都有但马牛血统。而日本兵库县的但马牛为了保持血统纯正,从江户时代到现在都避免和其他府县的和牛交配,可以说是很“纯”了。
价格当然也不便宜。就拿最出名的神户牛来说,去年日本神户牛肉在评级与拍卖市场开出了接近历史最高价:一头牛连骨带肉200多万日元(约人民币11.96万元),普通一点的神户牛也要人民币300多元一斤。
现在突然有点理解日本人为什么都偏瘦,大概是因为吃的很贵吧。 值得注意的是,神户牛并不是活着的牛,而是对割下来的高品质牛肉的统称。而且目前中国大陆还没有进口和牛,所以餐厅里写的“日本和牛”都不是纯正和牛。那日常去餐厅要怎么点牛排呢?什么样的牛排才是好的牛呢? ______ 吃牛排就去西餐厅? 你还有更好的选择 很多人想吃牛排,会习惯性地先找西餐厅。这个方法没错,但如果想吃到真正好的牛排,我建议选择专门的牛排餐厅,但好的牛排餐厅还真的不多。 还记得清明假期的成都探店吗?当时我就特别想去高新区的茹丝葵牛排馆,它在内地的上海、成都,重庆有店(就这样绝情地抛弃了广州)。茹丝葵(Ruth's Chris)是美国一位单身职场母亲在1965年创办的牛排店,她发明的烤牛排的烤炉可以加热到982摄氏度,为此还申请了专利。
茹丝葵最鲜明的特点除了独家大烤炉,还有她家的牛排都是用加热到260度的保温陶瓷盘装着,服务生会提醒你不要碰盘子,否则,你懂的。在这里你还可以点到“血腥”的1分熟牛排,想不想去试一下? 茹丝葵的牛排
可惜我当时住在太古里,附近的店吃都吃不完,最后肚子撑得不行犯懒没去,一直惦记到现在,近期一定要去香港实现。 说起来香港的牛排店还不少,没有过高的税费,可以进口尽可能多的牛;聚集多年经验的各国厨师,而且愿意付出高昂的成本专注熟成冷库。从美国的安格斯牛到日本的近江牛,在香港可以吃到几乎世界上最全的牛。 维多利亚港边上的洲际The Steakhouse winebar + grill我很推荐。
这家牛扒店是米其林香港新贵,也是福布斯四星餐厅,能吃到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顶级牛。喜欢炭烤口味的朋友也可以来试试,这里所有牛扒都放在木炭上烹调。
找好的牛扒餐厅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看牛扒配的盐、酱和酒的种类多不多。 好的牛排不需要太多酱,只要海盐就行。The Steakhouse winebar + grill,光海盐就有8种。 每桌都放了8种海盐。
当然,想要配酱料也不缺,光芥末酱就有12种,各种酒也将近500种,可以说是相当专业的牛扒餐厅了。
香港君悦的Grand Hyatt Steakhouse也不错,美国USDA Prime、加拿大AAA级别安格斯和日本澳大利亚杂交的和牛都能吃到。
之前在上海也吃过几家不错的牛排餐厅,比如The MEAT。他家最出名的是4斤左右的战斧牛排,分量真的很大,够三个人吃。“战斧”是带骨的肋眼牛排,一会儿会给大家讲讲。
在The MEAT吃牛排也挺浮夸的,服务员会把硕大的“战斧”端到餐桌边,现场切割,再配上几种牛排芥末。这一套流程下来,“肉食动物”被吊足了胃口才能大快朵颐。 另外,莫尔顿扒房也是上海、广州、香港都有的一家牛排馆,还有广州的Alan’s Kitchen也是不错的牛排餐厅,有机会不妨一试。 ______ 打开牛排菜单,怎么低调装X? 通常我们到了餐厅,打开菜单,就看见菲力、西冷、肋眼、战斧等等之类的牛排种类,这些都有什么区别?我先给大家看一张图,感受一下你吃的牛排都是牛身上的哪个部位。
其实我们吃牛排,通俗地讲就是吃牛脊柱骨附近各个部位的肉。因为这部分属于牛不怎么运动的部位,所以肉会相对细嫩一点。很多人会纠结每个部位大概是哪几根肋骨的位置,比如肋眼是牛的第六到十二根肋骨位置的背部长肌上段。 老实说,我记不住。我的方法是,肋眼、战斧、西冷、菲力依次从前往后分布在牛的脊柱骨上,味道可以用鸡蛋不同做法的口感来类比。 比如肋眼肉对应荷包蛋,有老有嫩。肋眼肉位于背最长肌,筋花多,比较筋道。因为离牛的心脏近,所以脂肪也多,咬起来多汁。
战斧也是肋眼的一种,不过是肉里多了一根牛骨。
西冷牛排可以对应水煮蛋,总体来说比较老。并不是说它口感硬,它是几个部位里最有嚼劲的,也是煎时最需要注意的。如果不小心时间过长,可能面临嚼不烂风险,哈哈哈。
菲力牛排可以对应水蒸蛋,就是最嫩的意思,菲力也是牛身上最不常用到的一块肌肉,适合各种吃法,之前孙红雷在《好先生》里做的惠灵顿牛排用的就是菲力牛排。
虽然不常活动,菲力并不肥,相反还挺瘦。它只是细嫩,没有什么油花。如果吃时感觉牛肉纤维丰富又不油,那一定是菲力没错了。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下,以后选牛排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细嫩程度:菲力>肋眼>西冷; 脂肪含量:肋眼>西冷>菲力。 一般的菜单上,牛排旁边都会有一行小字注明可供选择的酱汁,比如黑胡椒汁、蘑菇汁。但其实吃好的牛排,浇汁反而会破坏了牛肉本身的味道。
我最常放的佐料是海盐。以前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旅行,去了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牛排馆,主菜牛排上了之后,主厨出来和食客们介绍菜品,却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到任何一种牛排酱,也没有服务生为牛排浇汁。 那次是我第一次点三分熟的牛排,没有酱汁,我有点担心会不会太腥。结果主厨二话没说,抓了一把粗海盐挨个撒在食客的牛排上。
海盐晶莹剔透,颗粒分明,每一颗几乎有碎钻那么大。我顿时好奇,切下一块就往嘴里送。没想到,真好吃呀!牛肉保持了原始的口感,海盐稍微提提味,融化的咸和牛肉的鲜混合在一起,吃完简直口齿留香。 除了海盐,最常见的牛排配酱是胡椒酱和蘑菇酱,也有人用蛋黄酱配牛排。如果不怕冲,可以试试芥末酱。
吃牛排的芥末酱和日料里的芥末酱不太一样,原料除了芥末,还有小洋葱头、醋、液状新鲜奶油、盐、胡椒等等,有杀腥的作用,但又比较温和,奶油辅佐了牛排的鲜嫩,吃起来有更丰富的味觉体验。
芥末酱也会细分很多种,在这里不一一给大家介绍了,点餐时可以详细问问服务生。 以前遇到过一些西餐厅,吃牛排配番茄酱,但好的牛排餐厅貌似没有这样的搭配。大部分酱还是以不破坏牛肉本身的味道为主,番茄酱口味太重,不适合搭配牛肉。 ______ 吃全熟的牛排,真的丢人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牛排界流出这样的传闻:跟服务生说要8分熟或全熟牛排的人,都不会吃牛排。咦,怎么现在吃牛排也有鄙视链了?
我自己一般吃5分熟,熟一点生一点全看个人口味。 不过,有些人吃全熟牛排是因为担心里面有细菌。这一点倒是可以注意一下,如果是去正规的牛排餐厅吃厚切牛排,一般牛排里面是不会有细菌的。即使有,也是在表面,它们不可能在200度的“三昧真火”里存活。
但如果是自己在超市或者别的生鲜平台买了复合牛排或是儿童牛排,我建议还是做成全熟吧。那种肉与其说是牛排,不如说是肉饼。用牛身上各种部位的碎肉组成,再用粘合剂粘合,缝隙之间很容易产生细菌,我也不建议大家买来吃。 “几分熟”的这个说法在国外其实是不存在的,一、三、五、七、九分熟其实是对应烹饪牛排的不同火候。火候大,牛排就会硬(韧)一点。《知味》杂志曾总结了不同火候的特征和术语: 全生(Raw):指未经烹煮的牛肉料理;一分熟(Blue rare, Very rare):表面被煎烤,但内部通常是生冷的;二分熟(Rare):表面肉质紧致,呈灰褐色,剖面为血红色,中心温热;三分熟(Medium Rare): 牛排的中心肉质依旧带有血丝,但牛排两侧已呈棕色,当食客没有明确要求时,在欧美的餐厅里,这个温度是最为常见的;五分熟(Medium): 牛排外部灰褐色,牛排中心也是烫的,而且已经全部为粉色,牛排温度口感均衡;七分熟(Medium Well-done):牛排中心,仅剩一点点粉红色,质感偏厚重,有咀嚼感;全熟(Well-done):牛排内部也为灰褐色,略焦黑,口感厚重;过熟(Over Cooked):牛排色泽偏黑,焦脆; 如果不确定软硬度,可以用大拇指往下的肉感受。比如,想知道三分熟的牛排软硬程度,就用大拇指触碰食指。感受大拇指下方那块肉的硬度,就差不多可以知道三分熟的硬度了。
想知道五分熟牛排的软硬程度,就用中指触碰大拇指;七分熟就用无名指,以此类推。 不同牛排有它的“最佳火候”,比如刚刚说的西冷,火候一旦太过就会嚼不烂,所以西冷牛排最好五到七分熟就可以了。而菲力因为本身肉质细嫩,所以火候大一点也没问题。 大部分牛排三分到七分熟是理想状态,越是好的牛排适合的火候越低。 ______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篇幅有限,牛排这门大学问还有很多没来得及展开。除了去餐厅吃牛排,很多人也喜欢在超市和生鲜平台买牛排。我买过一些,如果大家想看如何在超市或生鲜平台选购牛排,不妨点个“赞赏”告诉我哦~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4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