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天晴朗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查看: 294|回复: 0
收起左侧

袖里乾坤:原来古人把宝贝都藏在袖子里这块地方了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2 名

发帖:NO. 11 名

在线:NO. 6 名

叶倾城 发表于 2019-6-4 20: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袖里乾坤:原来古人把宝贝都藏在袖子里这块地方了 原创 卦婶 2019-05-20 09:00:00
近年来随着古装剧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穿起了汉服,研究起了古代服饰。其中一直有个谜题困扰着大家,那就是:古装剧里动不动就像变戏法似的从袖子里掏出个烧饼、秘籍,这是胡诌还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他们到底把那些烧饼、秘籍都搁哪了呢?
古人袖子里是不是真的能放东西?问题比较多,我们先一个一个来说,要说这古人在袖子里装东西虽没有确切科考,但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在古人留下的书籍中侧面来佐证。
古诗中,南朝的江淹曾写过一句诗是:“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唐朝诗人独孤及也曾写道:“明日相望隔云水,解颜唯有袖中诗。”;
小说中,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在《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写着:宋江与戴宗见面,宋递与吴用之书,“那人拆开封皮,从头读了,藏在袖内”、清代的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下:宝钗扑蝶时“向袖中取出扇子来”;我们还听过一个词叫“袖诗求见”……等等等等。
这些古代诗人或者小说家笔下不约而同的出现了在袖中放置物品的场景,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古装电视剧里从袖中取出物品这点还是可信的。
那古代所有的袖子都能放东西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要说哪种袖子能放东西,我们得从古人有多少种袖型开始说起:我们都知道每个朝代因为经济文化的不同,服饰也不尽相同。
在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袖子的形状大概可以分为:直袖、箭袖、广袖、方袖、垂胡袖、琵琶袖、短袖这7种。(鉴于大家肯定不会考虑在短袖里放东西,所以我们在这里就不讨论短袖这一种类了)
为了让大家有直观的印象,我选取了古代壁画或者绘画中的形象来说明:直袖很好理解,类似于咱们现在的袖型可宽可窄↓
唐代壁画中的妇女服饰


箭袖是袖子从袖身到袖口越来越窄,因为这种袖子比较利于射箭,因而得名“箭袖”↓
《明成祖朱棣像轴》

广袖和方袖有点类似,是我们印象中最经典的“宽袍大袖”,袖口奇宽无比,它俩的唯一区别就是靠近衣身的部位一个是弧线(广袖)一个是直线(方袖),这类的袖子以汉服为代表, 在《后汉书·马廖传》中就有“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的描写,虽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袖子的宽大。↓
长沙马王堆壁画

垂胡袖和琵琶袖也很类似,也有资料里会把这两种袖型并为一种,其大体的形状是袖身宽大,袖口较小,袖子中部悬垂,具体可以参考下面这幅壁画中的袖型↓
长沙楚墓帛画龙凤人物图

这幅图中所画的是“垂胡袖”,“琵琶袖”与它最大的区别就是琵琶袖可以去掉袖口的那部分袖边。
看完这些袖型,我们来分析下哪些袖型有可能装的下东西:第一个被排除掉的当然是直袖,首先它本身就比较窄,如果再硬塞东西,那穿的人该抗议了。
第二个排除掉的就是“箭袖”,道理同上。
那有可能放的下东西的就是以“广袖”和“垂胡袖”为代表的4种袖型了。
古人到底把东西搁哪儿了?要想放的下东西,袖子里必须得有“机关”,我翻阅了很多资料大致总结了5种可能的方案。
方案一:简单粗暴,直接把东西塞袖子里就好,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垂胡袖”和“琵琶袖”,袖身小,塞进去的东西不至于满身跑,而且拿起来也比较容易,我顺便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如下:
垂胡袖放物示意图

方案二:在袖子里面靠近袖口或者后肘的部位缝有一个“暗袋”,类似梯形,窄边开口,开口方向为冲身体的斜上方,类似于现在西装的“暗兜”,因为兜口方向向上,所以无论你怎么动,东西都不会掉出来。而且放入东西的重量还可以起到压住袖子不让它飞起来的作用。
这种方法适合于“广袖”和“方袖”。
暗兜示意图

方案三:在中衣(里面那层衣服)的肘后方的位置,缝上一个小小的口袋,袋口向上,并且只固定袋口,袋底是不固定的,这样的设计可以放一些大一些的物件儿,比方说书啊扇子啥的,因为是在肘后方,所以也不会影响手臂的活动,即使是抬手整理头冠也不会担心东西掉出来,而且在力学方面也比缝在袖口处更为省力。
屠呦呦女士发现茼蒿素的那本医书就叫《肘后备急方》,其中的“肘后”一词就是说明这本书是放在肘后随身带着以备应急而用。简单示意图如下:
暗袋示意图

方案四:缝合宽袖口的下半段,只留下手可以自由出入的开口,表面看起来袖口宽大,其实口很小,而且这种结构在出土文物中真实存在。
不过这种构造要是硬塞东西进去,容量确实是够的,只不过想要原路再拿出来,那可堪比海底捞针,不大雅观啊。简单示意图如下:
下封口示意图


方案五:古人的衣服都是好几层一件套一件的,如果最外侧宽袍大袖装不了东西,那可以装在里面的衣服,而且很多古代中衣的袖型会类似于“垂胡袖”,所以东西放在中衣这一层袖子里也是可行的,方法参考方案一。
既然放的那么辛苦,那古人为什么不把兜儿缝在外面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先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唐代孔颖达对《春秋左传》的注解中有一句是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也是“华夏”一词的由来,可见服饰与文化天生就是相依相伴的,服饰中体现着文化,文化影响了服饰 。
“礼仪”已根深蒂固的刻在了中国人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皆要遵循礼制,历代服饰虽然均有不同形式的演变,但终逃不过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文化”范畴。
《礼记》的《冠义》中说:“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就是说,只有衣冠得体规范之后,才能做到形体端正、态度恭谨、说话和顺;还有古代常见的整理衣袖行拜礼的动作,《战国策·楚策一》中有记载:“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其中“敛衽”便是行礼的动作,在这一日常动作中,古人的宽袍大袖显得非常庄严、稳重,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仪式感很强”。而且穿上那么复杂的衣服,即使是你想随意蹦跳也会受很大限制,间接阻止了举止轻佻的可能。
不过虽然这种形式比较刻板,但却有种肃穆之美,身体在服饰的层层包裹下形成“流线型”的优雅外轮廓,如果这时你在袖子外面缝一个兜儿,装的鼓鼓囊囊,不仅打破了外观流线的顺畅性,不够雅观,而且在那种庄重场合下,这样做也是不合乎礼数的!
另外,古人除了袖子里面可以装东西以外,其实还有很多可以随身收纳的地方,比如说胸前、腰间、或者还有腰间挂着的香囊、荷包等等,这些都可以既不影响美观又可以收纳小物件儿,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在长袍外面专门缝一个兜儿了。
汉武大帝像


可能还有朋友要问:“那为什么没有能考证古代服饰这部分的文物呢?”其实原因也不复杂,因为衣服不像别的青铜器具等古文物,它们以丝麻为主要原材料,在历代变革岁月侵袭中,被保留下来的几率微乎其微,即使是偶然发掘到保留相对完好的衣物,基本上也都是在当时有身份的人的墓里发现的,这些上流人士出入都会前呼后拥,所有的东西都不用自己拿的,所有衣服没有内兜也很正常。
服饰不易保留,加上能被发现的都是不需要自己装东西的主儿,这也造成了现在众说纷纭的现象。
不过虽然服饰无法完整保留,但它依然是一个很好的历史见证者,我们可以从它的一丝一缕,每处构造中感受到当时人们生活的气息,进而辅助现代人科考当时的文化、经济、信仰、民俗等,这也是我们无限接近祖先的探寻之旅,虽然服饰静默不语,但这个探寻的旅程让古人的形象不再仅限于平面的书本,重现了他们昔日的风采,追寻我们的来时之路,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保护文物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
《中国服饰审美文化的审美价值》唐娜酱
《古代女子服饰之美》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保留地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3 19:58 , Processed in 0.258392 second(s), 5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