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四 周纪四 周赧王 姬延 二十九年(乙亥 公元前286年)说起称霸,早在宋康王戴偃射天鞭地前三百多年的春秋时期,他的老祖先宋襄公宋兹甫就曾因这事闹了一回笑话。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姜小白因为不听管仲的话,被挥刀自宫的太监祖师爷竖刁和把自己儿子都做成了菜的厨子祖师爷易牙饿死在宫中。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打的不可开交,将父亲的遗体在宫中的床上晾了整整六十七天,虽然是寒冬腊月,尸虫还是爬的满地都是——此处你应该深刻认识到,权力的游戏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他们对自己狠,对孩子狠,对爹更狠,狠起来连最狼心狗肺的畜生都要颤抖。
前不久,神剧《权力的游戏》剧终,很多人大喊烂尾,对龙母怒烧君临和什么都不懂的雪诺含泪捅死自己深爱的姑妈,最后由一群歪瓜裂枣瓜分了胜利果实的结局表示由衷的愤怒。但在笔者看来,这正体现了马丁老爷子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唯一的遗憾不过是编剧没能把细节处理的更平滑。权力的世界就是狼心狗肺者的天堂,容不下太多的温情和美好,当然,不太多并不代表没有,本文的后面就会有两个美好的故事。下面,我们先言归正传。
姜小白归天的第二年,姜无亏在太监和厨子的协助下成功继位后,才想起自己饿死的爹还躺在宫中无人收殓,就跟刚知道他爹的死讯似的哭天抢地的安排人前去处理,一代霸主齐桓公终于入土为安。如果人死后有知,齐桓公和赵武灵王在养儿子这事儿上肯定有很多话想跟对方聊一聊。
与此同时,齐国正牌太子姜昭逃到宋国,向父亲的老朋友宋兹甫请求帮助——争夺王位时,全然忘了老爸在宫中日渐腐烂,争输了连老爸的朋友有谁都记得清清楚楚。当个爹怎么就这么悲剧呢?
九年前葵丘会盟时宋兹甫曾当面答应姜小白日后如有需要,一定帮他照应太子姜昭,讲究人宋兹甫自然不会食言,马上向诸侯各国群发信息,邀请他们和自己一起护送姜昭回国继位。大概是群发前忘了先发个红包,大部分国君都假装没看到消息,回应他的只有有曹国、卫国、邾国三个小国,派出的军队也基本只能凑数。
纵然如此,宋兹甫还是还是检点人马,带着四国军队踏上了他的荣耀之旅。
幸运的是,太监和厨子实在是水平有限,缓过劲来的齐国高层一是无法忍受被这么俩人玩弄于股掌;二是觉得就这么着,实在对不起老领导姜小白同志,三是对太子姜昭多少心存同情。最重要的是,他们一时摸不清楚讲究人宋兹甫到底带了多少人来。
思来想去,他们最终选择砍了姜无亏和竖刁,赶走了易牙——大概是齐国贵族们都希望日后还能尝到他的手艺吧,所以说,让自己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很重要,不但能赚钱,关键时刻,甚至能保命。
该死的死了,该跑的跑了。临淄城内留下的都是无辜有功之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表达了对太子的思念,太子姜昭也很识时务的对父亲之死和自己逃亡之事只字不提,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太子正式升级为齐国君主。讲究人宋兹甫也因成功的拥立霸主之国的国君而声名远播。
客观的说,宋兹甫这一趟基本上属于瞎猫碰上死耗子,但是这也告诉我们,上天更眷顾勇敢的人。如果他因为害怕齐国而不遵守当年对姜小白的承诺,或者在各国反应冷淡的情况下不敢强出头,那么耗子还真不一定死,就算死了也不一定轮得到他捡。
但是,捡到死耗子却不一定就是好事。毕竟死耗子很可能有毒。宋兹甫就中毒不轻。
自从老朋友姜小白去世以后,他一直隐隐约约觉得这天下缺了点什么,但具体缺了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在成功拥立姜昭后由齐返宋的路上,他才恍然大悟——小白走了,这天下缺了一个能管事的霸主。
而他之所以会在此时想明白这个问题,最重要的的原因就是拥立姜昭这件事,让他产生了一种幻觉。
宋兹甫觉得,老霸主是我的朋友,他的儿子也是我一手扶上去的,这新霸主舍我其谁?在这片土地上,还有比我更适合称霸的人吗?论功劳,我为国际事务付出最多,论血统,姬郑都得靠边站!
等等,姬郑是谁?姬郑又称周襄王,也就是当时周王朝的天子。
什么?血统比天子还牛逼?老宋家怎么一个个都这么狂呢?
别急着下结论,客观的说,他这么想,真算不上狂,因为连周王朝开国之君周文、周武二王都曾是他老宋家的家臣。
没错,老宋家正是殷商王室遗脉。
周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妲己的男人商纣王子受后,建立了周王朝,中国第一个商业文明在鹿台的烈火中和子受一起灰飞烟灭。姬发听从他弟弟周公姬旦的意见,将子受之子武庚(子姓武氏)封于殷商旧地朝歌(今河南淇县),并派自己的兄弟姬鲜、姬度和姬处在殷都附近建立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两年以后,姬发急着向父亲姬昌报告一统天下的喜讯,撒手人寰。其子姬诵继位,由于新天子年幼,叔叔姬旦亲自摄政,而此举引发了其他叔叔的不满,武庚抓住机会,拉拢姬鲜等人发动叛乱。
形势危急,姬旦亲自帅军东征,先是搞定了自己的三位兄弟,杀了管叔姬鲜,将蔡叔姬度流放,废霍叔姬处为平民,史称周公诛管蔡。一千七百年后,同样杀了自己兄弟的唐太宗李世民为自己开脱说:“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人耳。”试图将自己的杀兄行为美化为为了大唐社稷和天下苍生。对此,笔者只有三个字送给他——不要脸!
同样是杀兄,周公旦和李世民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管叔和蔡叔如果只是自己起兵清君侧,那么周公痛下杀手说是排除异己也不为过,但二人联合殷商后裔作乱,那就是公然叛国,周公所为,实无任何不妥。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可从没向李世民直接亮过刀子,更没有勾结外人的可能性,毕竟他就是正牌太子,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其次,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兄弟后,让满身鲜血的尉迟敬德以保护皇帝的名义直接去找自己的父亲李渊,这无异于赤裸裸的威胁,李渊一看这架势,啥都明白了,只能接受现实,先是封其为太子,然后又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踩着兄弟的尸体和父亲的尊严,终于登上了帝位。
反观周公,虽然为周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不世之功,并亲自构建礼制体系成东西两周八百年基业,但仍在摄政七年后主动还政于侄儿姬诵,其大德大功,高风亮节,光耀千秋,实非李世民可比。
搞定了兄弟们之后,姬旦再次攻破朝歌,诛杀了武庚。出于“兴灭继绝”的传统,姬旦另封子受兄长子启(子姓宋氏)于商朝旧都商丘,特许其可用天子礼乐奉殷商宗祀。这就是宋国的由来。
现在我们可以谈一谈上一章里留下的那个问题了——宋康王戴偃出场的瞬间为什么那么牛逼。
与完全以农业立国的周朝不同,殷商之民是华夏最早的以经商谋生的人群,以商人一词称呼生意人,正是这个原因。商朝灭亡后,殷商贵族继续以在诸侯各国间进行贸易为生,因为善于经营,他们的大本营宋国成了极其繁华富裕的商业圣地,就像现在的温州。
在当时,诸侯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与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翻译成现在的话那就是:“宁要商丘(宋)楼梯间,不要北京(燕)大平层。”我们都知道,这很不符合两千多年后的现实,所以必须得加上一个横批——“脑子有坑”。这也深刻体现了中国民间那句话,风水轮流转。不过笔者很想知道,何时才能转到咱这里来。
正因为宋国的极其富有,诸侯大国都想吞并他,如果吞并不了,也坚决不愿意便宜了别人。所以围绕宋国的战争,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旦宋国被进攻,无须宋国求援,总有好心的邻居主动出兵,助其抗敌。渐渐的,大家都不再轻易招惹他了,就这样,宋国在大国的夹缝里获得了离奇的宁静。在宋国边境的驻军也就基本都是些老弱病残。所以当戴偃出其不意,主动进攻,齐、楚、魏三国自然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当他们反应过来,宋国也就很快完了蛋。
可能正是因为祖先曾经做过周文、周武二王的老大,小小的宋国才会始终不甘心俯首称臣,先后出现宋襄公宋兹甫和宋康王戴偃两个醉心于称霸的君主。这和慕容复执着于复兴大燕是一个原因。看来,祖上阔过也不全是好事!
宋兹甫拥立姜昭从齐国回来以后,就开始谋划着会合诸侯,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他庶出的哥哥,另一个讲究人宋目夷(字子鱼,别号司马子鱼,鱼姓始祖)劝他说:“以小国举行会盟,容易惹祸,咱们还是算了吧。”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笔者为何称这子姓两兄弟为讲究人。
当宋兹甫还是太子时,父亲宋桓公宋御说病重,宋兹甫对父亲说:“哥哥目夷年龄比我大,为人忠厚仁义,如有不测,请父亲立哥哥为君!”宋御说没有当面答应他的请求,而是将此事告诉了庶出的长子宋目夷。目夷当场表示坚决反对,他说:“弟弟把国家都让给我了,还有比这更大的仁义吗?况且废嫡立庶也不合礼制。”为了表明不受让的决心,目夷逃到了卫国,宋兹甫的太子之位终究没能让出去。但这事却在诸侯间传为美谈。这也是姜小白看重宋兹甫,将太子托付给他的重要原因。
有人可能会说,这哥俩不是在演戏吧?事实胜于雄辩,到底是不是演戏,笔者不说,看完剩下的故事后,诸君自行判断。
宋兹甫即位以后,封自己的哥哥宋目夷为国相,军政大权全部交予其处理。兄弟齐心,羡煞旁人。
但这一次,宋兹甫没有听哥哥的话。公元前639年的春天,宋兹甫大摆宴席,邀请包括齐孝公姜昭和楚成王熊恽在内的各国诸侯前来赴宴,地点定在了鹿台——从那里跌倒,就要从那里爬起来,宋兹甫的日记本里肯定写满了这句话。
顺便说一句,把饿死的爹搁在寝宫中六十七天还能谥曰:“孝”,如果不是在搞笑或者反讽,我只能说即使是春秋时期的谥号也不像传说中那样认真。
孝顺儿子姜昭自然没有二话,必须捧老爸的朋友这个场;熊恽大概是惦记着蹭几只上好的熊掌,也来了。只是东家在酒席上以盟主自居,多少让两位大国之君有些不开心。更让他们不开心的是,宋兹甫没有经过他们二人的同意,便与诸侯各国约定这一年的秋天再在盂地举行会盟。
宋目夷见弟弟在危险的路上越走越远,劝他说:“小国争霸,无异于引火烧身,咱还是算了吧。”已经上头的宋兹甫那里听得进哥哥的劝,执意举行会盟。宋目夷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劝弟弟带兵前去,以防不测。结果宋兹甫说:“不带兵的规矩是我定下的,熊恽也表示认同,我怎能带头不讲信用?”——讲诚信,应该是宋国人能将生意做到全球各地的重要原因。
当年秋天,宋兹甫坚持只带几个随从前去赴约,各国君主也如期而来。会上,宋兹甫和熊恽为谁当老大的事发生了冲突,争吵一番之后,熊恽果断让早已埋伏好的楚军活捉了宋兹甫,想以此要挟宋国。宋兹甫虽然被抓,但内心深处,种下了对楚国深深的鄙视。
同一年的冬天,诸侯在薄地再次会面,鲁僖公姬申好说歹说,熊恽才给了他一个面子,将宋兹甫放回宋国并继续做他的宋国国君,有一个讲究的哥哥就是好啊。比起被嬴稷扣留的熊槐,他真的是幸运的多了。
但幸运的人通常并不认为自己幸运,宋兹甫就是如此,回国以后,他怒于郑国支持熊恽做霸主,决定先捡这个软柿子捏一捏,然而,大哥岂是白认的,公元前638年初冬,宋军一出动,郑国立刻就向楚国求救,在这争霸的当口,熊恽不可能坐视不理,马上派大将成得臣领兵进攻宋国,围宋救郑。宋兹甫不得已将军队撤回国内,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摆开阵势,准备与楚军一战。
宋目夷眼见大祸临头,着急的说:“老天爷放弃我们殷商已经很久了,这仗打不得呀!”不提祖宗好还,一提殷商旧事。宋兹甫跟打了鸡血似的,再也拦不住了。
楚军率先发动了攻势,开始渡河,对弟弟不离不弃的宋目夷虽然一百个不想开战,但此时还是站在了弟弟身边,他对宋兹甫说:“敌众我寡,我们应该在他们全部渡过河之前发起进攻。”
宋兹甫对哥哥说出这样的话很是难过,他皱着眉回应到:“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在别人渡河时动手?这也太不讲究了吧。”宋目夷看着义正辞严的弟弟,无奈的摇了摇头。
又过了一会儿,楚军终于全部渡过了泓水,开始排兵布阵,宋目夷赶紧说:“现在可以开打了吧?”宋兹甫转过头来看着满脸焦急的宋目夷说:“我的哥哥呀,你这是怎么了,之前你让我不要跟楚国开战,这会儿上了战场,你咋就比谁都急呢?再等等,等他们列好了阵型,咱们就出击。”
听完弟弟的话,宋目夷流下了绝望的泪水,开始跟心腹安排准备接应弟弟逃跑,话还没说完,刚刚列好阵型的楚军万箭齐发,蜂拥而上,宋军很快被击溃,宋兹甫的大腿也被射了一箭。
损失惨重的宋军归营后都在埋怨宋兹甫不听哥哥的话,宋兹甫很不服气,他说:“仁义之师,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老人,古人作战时甚至不依靠险要的关塞,寡人就算面临亡国之危,也绝不攻击没有做好准备的人!”
看着弟弟一副大义凛然的鬼样子,再想想宋军留在战场上的尸体和眼前遍地的伤兵,宋目夷忍无可忍,对着他吼到:“打仗就是为了胜利,还谈什么仁义之道?非要按你说的去做,不如投降拉倒,还打个屁呀。”
看着眼前愤怒而痛苦的哥哥,宋兹甫没有说话,只是饱含泪水的眼睛里,散发出倔强又委屈的光。他想不明白,连和自己一样仁义的哥哥也这样说,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吗?
泓水之战一年后的夏天,宋兹甫创痛发作,医治无效,在迷茫中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在他死后的两千多年里,关于他仁义行为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十几年前,第一次知道宋襄公的故事时,我和大部分人一样,对他这种蠢猪式的仁义非常不屑,因此完全无法理解他凭什么能算春秋五霸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身边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利益放弃了自己的操守,最终所有人都陷入了互相伤害的死局。笔者才慢慢认识到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的可贵。
在以战争为最高形式的各种竞争中,如果参与者都只以取得胜利为目的,完全无视各种规则,那么从伦理角度说,人类和动物之间便丧失了界限。从利益的角度看,文明也必将因此倒退,甚至毁灭。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最近的例子,莫过于古巴导弹危机和其后的《核不扩散条约》。如果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未能抑制住自己的求胜的信念,核战争一旦打起来,苏联可能不会解体,而全人类却可能都成了他们的陪葬。
正是因为他们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依然没有突破现代战争的底线,才有了今天更好的世界。
作为殷商王室的代表,宋兹甫几乎可以说是这片土地上最早的贵族遗种,是规则的制定者,如果连他都不遵守规则,还谈什么礼仪和制度,更不要妄想什么依法治国了。
同时,也正是因为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周公,遵守了“兴灭继绝”的传统,没有对失败者赶尽杀绝,宋国才有了存在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宋国以商业立国,而作为商人,讲诚信、守规矩是将生意做大的基础,这一点在整个商业史上从未过时。所以可以说,宋国和周天子是那个时代各种礼仪和制度的最大获益者,由他们为代表来坚守规则和道义,没有更合适的了。
高瞻远瞩的先贤们大概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宋兹甫看似愚蠢的坚持中所包含的巨大价值,才将并没有太大作为的宋襄公列为春秋五霸之一,以此表达我们的文化对这种精神的肯定和颂扬。由此可知,我们中国人也并不是一直唯利是图,只知以成败论英雄的。
两千多年后,经过现代文明洗礼的我们,可以嘲笑宋襄公企图以小国称霸的想法,甚至可以嘲笑他不合时宜的,恢复祖先荣耀的决心,但我们不该嘲笑他在战争中依然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贵族精神,因为在这古老的坚守里,包含着我们的骄傲和人类的未来。
泓水之战一年后的夏天,宋兹甫创痛发作,医治无效,在迷茫中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在他死后的两千多年里,关于他仁义行为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回复8
- 田奴一1 22小时前
看着这个日渐祼奔的时代,我真的怀念宋襄公的“义”。
回复 ⋅ 3条回复40
- 苗苗酱 1天前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宋襄公、秦穆公。看过这文章之后,我郁闷了,这宋国。。。
回复 ⋅ 11条回复8
- 我是玉山倾倒 1天前
宋襄公是在赌气。 周的政治宣传,自诩仁义,厚诬殷商。 宋襄公自尊心太強。所以不计代价,要向天下证明,到底谁仁义,谁不仁义
回复 ⋅ 3条回复17
- 吴承瀚1 4小时前
行大事者不拘小节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味强调仁义道德不是迂腐是什么?古巴导弹危机和其后的《核不扩散条约》不是美苏双方没有突破现代战争的底线,而是美苏两国都没有将对方灭国的同时又保证自己的损失能够承担得起,正因为明白双方都有毁灭地球几十次的能力所以才各退一步,苏联不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帝不武力进攻古巴。当单边实力超越对方时立马翻脸,美帝退出中导条约即为明证
回复1
- 微之信TT 6小时前
春秋战争的规则,不斩来使,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擒二毛,不逐北。楚强宋弱,并且楚国为蛮夷之邦,子鱼论战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宋襄公墨守陈规虽然赢得所谓个人的义,但对国家和军民而言又缺少了责任,正所谓因小失大,战后宋国民众皆怨襄公。但是当今社会确实缺少宋襄公的这种义,此义在当今社会还是应该提倡的!
回复 ⋅ 1条回复0
- 布香 1天前
宋襄公守的就是孔子的礼乐传统
回复 ⋅ 5条回复15
- 吴承瀚1 4小时前
行大事者不拘小节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味强调仁义道德不是迂腐是什么?古巴导弹危机和其后的《核不扩散条约》不是美苏双方没有突破现代战争的底线,而是美苏两国都没有将对方灭国的同时又保证自己的损失能够承担得起,正因为明白双方都有毁灭地球几十次的能力所以才各退一步,苏联不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帝不武力进攻古巴。当单边实力超越对方时立马翻脸,美帝退出中导条约即为明证
回复1
- xuxy287 1天前
宋襄公的“仁义”只适用于个人,小仁小义罢了。对于国家来讲,这种仁义简直是灾难
回复 ⋅ 3条回复20
- 邾城散人 1天前
说太子没有向李世民动刀子,这话说的幼稚……自刘文静被害死后,双方就已经翻脸了……[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回复 ⋅ 2条回复4
- 高祖功臣侯者 1天前
你这么解释我不太理解 不重伤不如勿伤 襄公也不过打着仁义道德的旗号 干着和别人一样的勾当 归根结底他是惹祸的根苗
回复 ⋅ 5条回复0
- 砌筑少年 5小时前
宋襄公实乃春秋霸主
回复0
- 最佳损友ezhouchan 19小时前
先不说宋襄公,你举古巴危机例子就很勉强。他们是不想用核武吗?是互相有忌惮好不好,如果只有一个国家有核武,你看他用不用。
回复 ⋅ 1条回复4
- 用户3029503844700 1天前
礼崩乐坏的年代里仁义道德是多么难得可贵呀!
回复 ⋅ 1条回复29
- 闲漫13807437482 6小时前
一篇好文章,观点独立,文笔诙谐。读完很有感触。但中国人上千年来推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老宋的追随者应该也快面临灭绝了。高尚者只剩下一个高尚的墓志铭了。世风日下,礼崩乐坏,似乎也是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