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作家龙应台,她的《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可能很多网友都有耳闻。
在这篇文章中,龙应台解释了她的看法:哪怕是最为贫穷的国家,可能也有钱在自己的首都盖摩天大楼,也可以在政府大楼前修气派的五车道。

那么假如你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如何判断这个国家发达不发达呢?
“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一阵,发觉裤角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表示地下排水系统与都市计划配合得相当密切,这大概是个先进国家。
如果一场大雨使你全身泞泥,汽车轮子陷在路坑里,积水盈尺,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是个“开发中”国家——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出真面目来。”
龙应台觉得,下水道是看不见的成就,却能实实在在给与每一个市民好处。所以只有发达国家才才会去建造。而流于表面的发展中国家,则不会把钱放在这些地方。

(图:东京的地下蓄水池)
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正值我国城市基础建设赶不上市民需求的年代。2000年以来中国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大大增加,所以老旧的基础设施,如排水系统,就显得不堪重负。
如果大家还记得那段时间的新闻的话,每年夏天“在北上广看海”总能上头条。
2011年新京报社论:不要在北京再“看到海”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79人遇难。▼

当然不只有北京,还有广州:
中国新闻周刊,广州“受洗”:排水系统仍用前苏联模式▼

这篇文章中说:“和罗马人的马克西姆下水道相比,我们城市的智慧相形见绌。公元前7世纪,伊特拉斯坎人为罗马人修建了马克西姆下水道。这个被誉为罗马最引人瞩目的成就在2500年后的今天,仍在投入使用。”
也就是说,文章作者甚至觉得,中国现代的下水道系统,还不如2500年前罗马人使用的下水道。
嗯,把一座古典时代几万人口的城市,和2000万人口的北京比…
总之,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和【发达国家下大雨绝不会积水】成为了网友们的共识。
然而,就在昨天:
纽约时报:华盛顿遭遇强降雨和洪水▼

华盛顿遭遇危险的洪水▼

周一早上出门上班的白领们,在地铁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坐电梯的时候也是,这简直就是水帘洞了▼

在美国政府所在地附近,几乎每一条路都有到膝盖的积水。▼

在华盛顿的方尖碑附近,车辆艰难地行进着。▼

在部分积水特别严重的地方,上班族们还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汽车。爬到了车顶上,还不忘和自己的老板打电话请假。▼

立交桥下是积水最严重的地方,七年前北京7-21大雨也是。▼

甚至总统的官邸白宫,也被洪水侵蚀了——政府员工发了白宫办公室被水浸泡的照片:▼

在大暴雨中最忙的无疑就是消防员了。根据每日邮报报道,首都地区的消防员在周一从被困的汽车里面救出了15人。

那么,根据龙应台的说法,是否可以做出如下推论:
因为:1. 华盛顿的下水道不足以应付暴雨; 2.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所以: 华盛顿市政府没有良心,美国政府没有良心。
当然,这种推论是开玩笑的。但这足以证明那些幻想发达国家的下水道比中国“良心”的人是多么错误。
华盛顿作为美国的首都,并且是近200年才兴建起来的城市,有着比较先进的、统一规划的下水道体系。

但事实是,任何国家的城市都有可能会发洪水。下水管道能否承载洪水的压力,和良心并没有关系,只和设计承载量有关系。如果城市的设计承载量是5年一遇的暴雨,那么如果发生了10年一遇的暴雨,城市的下水管道就自然无法承担雨水的入侵。
但一座城市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充自己的下水道系统,去应对100年,甚至1000年一遇的暴雨,因为这实在太不经济了。钱可以被用在更需要它们的地方。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下水道,都只是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用而已。
所以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在特大降雨的面前,仍然束手无策。只要你搜一搜华盛顿+暴雨,就能发现,华盛顿和北京一样,几乎每年都会发洪水
2018年▼

美国国家档案馆被淹▼

和龙应台那篇文章一起流行的,还有另一个还有关于中国下水道“没有良心”的谣言:那就是德国人造的青岛下水道。也在2010年左右出现在网络上▼

(“古力”就是德语的下水道)
文章里面说:
“(德国政府)调集了当时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建规划。17年后,战败的德国人给日本人,留下了一座号称“东方瑞士”的现代化城市。其中,极具现代意识的城市下水管网,让100年后的青岛人依旧受益。”
“德国人修建的地下暗渠,宽阔到可以跑解放牌汽车。过去老城区下完雨,地面就干干净净的。反倒是新修的新城里的小区和街道,常听说‘古力盖冒溢’的新闻。”
这篇文章发出后瞬间引爆当时的中国互联网。看看当时网易网友的评论,可以说是赞同声一片:中国城市,果然不如德国“有良心”▼

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在青岛工作过的下水道专家一一出来辟谣:
青岛老城区地处丘陵地带,地形特征使得雨水自然可以快速流干。
现代的青岛市规模早已比当年的德国殖民地大好几倍了。德国人造的下水道,是青岛下水道总量的3%还不到。
反倒是“有良心”的德国,近年来在遭遇暴雨的时候,频频出现“良心不足”的情况
2018年乌波塔尔大雨▼


当然,中国的下水管道并不是说就是好的。
尤其是2010年左右,中国各大城市的下水道已经很明显无法应对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看海”的新闻主要就集中在这一时间段。
而在那之后,中国各大城市的下水道系统,也逐渐好了起来。

中国这些年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
但如果有些继续无视这些变化,只会继续散播一些老掉牙的谣言。那我想,这些人才是真的没有“良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