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笔者写过一篇文章,对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的电影《末代皇帝》进行了评价,笔者认为电影《末代皇帝》的电影技巧很好,但在对待历史史实和电影立意的态度上太过于偏重西方口味,尤其是对历史的修改目的性太强,缺乏对中国历史的尊重。
其实就在电影《末代皇帝》上映后不到一年,我国自己拍摄的28集电视剧《末代皇帝》也在央视播出了,相对来说这部电视剧在对待历史上是比较严谨和慎重的,堪称我国电视剧历史上第一部对历史还原准确的历史正剧。
一、 两位戏剧表演大腕促成的电视剧
电视剧《末代皇帝》的拍摄是由两位中国戏剧表演界的大腕促成的,一位就是著名影星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金山,此时他刚刚发起成立了电视剧艺术委员会,因此他想拍一部大制作当做委员会的开山之作,他之前看过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对这本书印象深刻,因此他决定以这本书为蓝本创作剧本拍电视剧。可惜剧本正在创作过程中,金山先生就因为脑溢血去世了。
1983年,金山创立的电视剧艺术委员会和中央广播剧团以及央视影视部合并,成立了著名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红楼梦》《西游记》两个剧组的幕后大老板央视副台长阮若琳担任主任。阮若琳接过金山的遗愿找到了另一位戏剧表演界大腕北京人艺的著名导演梅阡来执导《末代皇帝》。由于梅先生年纪比较大了,他又找来两位年轻导演周寰和张建民来具体负责导演工作,剧本依然采用金山先生之前的版本。
1984年,电视剧《末代皇帝》上马了,大家都知道《西游记》拍了接近六年,《红楼梦》拍了接近四年,其实《末代皇帝》也拍了接近四年,当年制作电视剧都是精工细作,拍摄场景大多数选择实景,因此速度普遍较慢,但作品是个顶个的棒。
二、 同名不同命,一波三折的拍摄过程
电视剧《末代皇帝》的拍摄过程可谓是一言难尽,虽然有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北京人艺的大力支持,但同名不同命,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电视剧《末代皇帝》不仅没有享受到电影《末代皇帝》的待遇,相反还受到了一些刁难。
比如关于拍摄地,当年还没有香河影视城,想拍紫禁城只能进故宫。电影《末代皇帝》在前面得到了上级领导特许,可以在故宫里放心拍摄。等轮到电视剧《末代皇帝》时,故宫方面又死活不同意他们进去了。剧组被迫由梅阡导演和于是之等人联合给万里同志写信,在万里同志的特批下,剧组才进入故宫拍摄。可就算进去故宫了,剧组依然享受不到电影《末代皇帝》的待遇,每天拍摄时间严格限制,导致拍摄周期越拉越长。有一次由于时间紧张还有几组镜头没拍完,导演周寰被逼得在现场眼泪横流,所谓同名不同命大抵如此吧。
更悲催的是,由于之前电影《末代皇帝》在拍摄时烧毁了养心殿里的地毯,因此故宫方面严格禁止电视剧《末代皇帝》剧组进入任何内殿拍摄。不得已,来自八一厂的美术师在北京五里庄另外搭建了一模一样的坤宁宫和养心殿内景。
祸不单行,好不容易在五里庄把内景戏份都拍了,结果一场大火把摄影棚烧了个干净,警察差点直接把导演拘留了,最终调查了一个多月确认不是剧组的责任,这件事导致整个剧组停拍半年多,险些让电视剧夭折。
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之后,电视剧《末代皇帝》在1988年正式播出。
三、 明星云集的演员表
电视剧《末代皇帝》不论在当时看来还是现在看都是明星云集,该片中有很多八十年代就家喻户晓的北京人艺老戏骨,同时还有一些当时年轻后来走红的潜在明星。
最大的明星当然是饰演青年和中年溥仪的陈道明,《末代皇帝》是他在荧屏上的处女作,在此之前他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当导演,通过此剧陈道明正式开启了他在中国影视界的辉煌经历。
饰演少年溥仪的小孩子叫蔡远航,就是大喊“还我的三大殿”那个,他还在《西游记》里演过小唐僧,不过后来他没在影视圈发展,但他娶了一个女明星,槿汐姑姑孙茜。
老年溥仪饰演者是北京人艺老戏骨朱旭,记得当年笔者还因为把陈道明换成朱旭感觉很不痛快,但现在看来朱旭老爷子饰演老年溥仪要比陈道明适合很多,而且长得也像。
北京人艺除了朱旭之外,还有饰演载沣的蓝天野老师,饰演婉容的罗历歌和文绣的郑天玮等人。
电视剧开头戏份不多的慈禧和光绪,则由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朱琳老师和年轻的杨立新出演。
笔者当年印象很好的一个角色则是老太监张谦和,他是由北京人艺著名演员牛星丽饰演的。由此可见北京人艺为《末代皇帝》可谓是精英尽出,这也保证了该剧的水准。
本剧中还有一些当年的影星,如饰康有为的修宗迪,饰演战犯管理所所长的李默然,还有饰演冯玉祥的于守金(山东版《水浒》里鲁智深)
本剧中潜在的明星有,饰演年轻溥杰的杨斌(《西游记》中哪吒和木吒),饰演李顺的洪宇宙(《三国演义》周瑜),饰演张学良的温海波(《还珠格格》福伦),饰演川岛芳子的廖学秋,饰演谭玉龄的郭霄珍(《红楼梦》史湘云)等。
对了,还有一位大龙套不得不提,那就是倪大红。
四、 和电影《末代皇帝》的比较以及对该剧的评价
电影和电视剧《末代皇帝》放映和播出周期差不多,难免会引发观众的比较,在当年由于电影版获得了九项奥斯卡大奖,因此社会观众普遍对电影版称赞有加,对电视剧却持不少批评态度。
其实两个作品本没有可比性,非要对比的话,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历史的处理上。电影版《末代皇帝》编剧的蓝本是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是以西方人的视角看溥仪,中间难免会有脱离史实的东西存在。
电视剧《末代皇帝》的编剧蓝本则是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剧组还聘请了著名清史专家朱家溍等著名学者当顾问,因此在对待历史上比较严谨,基本可以做到“信”和“达”。
有人曾用这么一个比喻来比较两部作品,电影版《末代皇帝》更像是一幅写意画,电视剧《末代皇帝》则像是中国工笔画,这个比喻有一定道理。
在笔者看来,电视剧《末代皇帝》作为一部历史正剧是值得肯定的,把该剧当做历史教科书都不算过分。但同时该剧在剧情上缺少了很多戏剧性,对于学者来说该剧看着舒心,但对于普通娱乐观众来说该剧有些风格过正。
之所以后来的《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那么受欢迎,那是因为这两部电视剧是脱胎于二月河的小说,因此戏剧性很强,但同时这两部电视剧是不能当做历史看的。
电视剧《末代皇帝》虽然缺少了一些娱乐性的东西,但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还有演员的演技和认真程度上是绝对值得称颂的。
这样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不应该被时间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