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天空新人

herinspace

李宇俊202477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查看: 593|回复: 4
收起左侧

[文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5 名

发帖:NO. 15 名

在线:NO. 4 名

陆小凤 发表于 2018-10-20 19: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高中语文在线 2018-10-19 08:15:40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⑤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⑥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①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①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
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④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①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曹丕《与吴质书》)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②参佐无不被系束。(《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例如:
承前省。如: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承前省主语]
②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承后省。如:
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自述省。如:
①(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对话省。如:
①“(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例如: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
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如:
①(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
②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③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④屠惧,投(之)以骨。(《狼》)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
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③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④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⑤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6.分句的省略。如:
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2.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四、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忌不自信(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
⑤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屈原《离骚》)
⑦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
⑧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李朝威《柳毅传》)
⑨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⑩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⑪而良人未之知也。(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鸿门宴》)
②吾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④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⑤彼且恶(何)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⑥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
⑦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⑧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韩愈《祭十二郎文》)
⑨洞庭君安在哉?(李朝威《柳毅传》)
⑩无情郎安在?(李朝威《柳毅传》)
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①“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岳阳楼记》)
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孟子《庄暴见孟子》)
⑤不然,籍何以至此?(史记《鸿门宴》)
⑥余是以记之。(苏轼《石钟山记》)
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
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⑨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⑩奚以知其然也?(庄子《逍遥游》)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①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②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③惟命是听(成语)惟利是图(成语)
④惟马首是瞻(《冯婉贞》)
⑤惟兄嫂是依(韩愈《祭十二郎文》)
⑥惟你是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③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鸿门宴》)
②“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促织》)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③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史记《鸿门宴》)
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⑤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⑥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史记《鸿门宴》)
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⑩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史记《陈涉世家》)
⑪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邶风•静女》)
⑫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苏轼《赤壁赋》)
⑬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⑭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李朝威《柳毅传》)
⑮命坐于灵虚之下。(李朝威《柳毅传》)


(四)主语后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列子《愚公移山》)
②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袁宏道《虎丘记》)
③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④美哉,我少年中国。


五、固定句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1.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2.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3.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4.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4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北京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77 名

发帖:NO. 15 名

在线:NO. 4 名

唐天赐2020 发表于 2023-10-10 10: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吹牛的人越来越多了!
来自- 中国北京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北京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1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4-5-27 19: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楼主练了葵花宝典吧?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9 名

发帖:NO. 10 名

在线:NO. 60 名

璀璨星辰 发表于 2024-6-10 17: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太高深了,理解力不够用了!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49 名

发帖:NO. 228 名

在线:NO. 195 名

陈佳雯202091 发表于 2024-6-19 20: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已收藏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8 12:05 , Processed in 0.276819 second(s), 6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