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查看: 589|回复: 5
收起左侧

乡村记忆《老物件》 清荷留香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67 名

发帖:NO. 62 名

在线:NO. 46 名

luly靓 发表于 2020-1-2 21: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乡村记忆《老物件》清荷留香 2019-12-26 12:31:11
(原创)







我对生活的满足,是年龄给我太多的记忆。应该是那些阅历,让一颗苍桑的心安定下来。
在记忆的心海里,我把一堆老了的物件排列出来,轻轻地拂去岁月的蒙尘,与你一起赏析它,感悟它。让这些已经消失的老物件,再现一次灵光。







风箱
风箱 ,是木制的炊具,俗称风匣,由箱体、堵风板、推拉杆、风舌与出风嘴等部件套装组合而成。
我记事起,农村烧火做饭,就使用风箱了,但不是家家都有。穷人家用一条旧口袋,一头压下重物,烧火需要风时,抓住另一端,抬起落下为灶台里的柴火送去微弱的风。还有人家用“风葫芦”吹风。“风葫芦”圆形,木结构,中间一个主轴,有三片风叶,主轴上拴上一根耐受性强的绳子,用手拽着绳子抽拉推送,转动主轴上的风叶,集聚起来的风,从出口送入灶台。“风葫芦”应该是风箱的前身。
风箱的普遍使用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风箱的记忆,是小时候。
做饭的妈妈,起身要往锅内贴饼子时,灶火是不能停的,火旺,锅热,饼子才贴的住。妈妈便会呼儿唤女了,能拉动风箱的孩子们,在那声呼唤的亲情里,乖乖的往灶里添柴,拉动了风箱,咕塔咕塔的响声,一片柔柔的情。
打铁的人,风箱一拉,炉火正红,烧好的铁块,在一阵又一阵的锤敲炼打声里,做出了锄头,镰刀等多种农村用具。风箱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我记忆中的大风箱,是村里的水馆。
十字街有口井,是村里水质最好的井。水馆开在井旁边,座北朝南,正冲着通向南洼的大道,也是村子的中心点。开水馆的岐哥,中年汉子,人勤快,手巧,有个响当当的绰号叫“万能”。他把水馆打理的干净利落,两口大铁锅顺着灶眼一前一后。一口双杆大风箱,拉动起来,风进灶,煤火一下子就抱住了锅底,用不多长时间满满一锅水,翻着花的开。排队的老少乡亲说笑声里,把开水买回了家。一轮水卖完,后边锅里的水倒过来。大风箱响不了多长时间,水便开了。
风箱在那个年代,给家庭、社会带来了许多方便。
随着时代的发展,风箱注定会被摒弃。它留下的只能是记忆。







石磨
我小时候,国穷家贫。除了远离了战争,所有的苦难都在日子里。
石磨,我们自己家就有。
磨,分上盘和下盘。上盘有磨眼,进粮食的地方,有磨扣,拴绳子的扣眼,上面外边缘略高,呈微凹的型状,底部呈有规则的齿状。下盘固定在土坯或是砖垒的磨盘上。下盘磨中间有凸起的部分叫磨脐,是连接上盘磨的中心轴。磨脐以外叫磨膛,呈微凹陷型,对应上盘磨底的微凸。磨盘周围叫磨道。
推磨,就是把粮食放在石磨上,随着磨的转动,粮食顺着磨眼流进石磨的磨膛里,在磨的一圈又一圈的转动下,磨成面的粮食慢慢的流淌到磨盘上。
抱着磨棍推磨真的累呀。
记得,小时候为了一家子吃饭,妈妈一个人推过,哭过,晕倒过,那是连累带饿。
记得,小时候推磨,身子不够高,拴在磨棍上的绳子,搭在肩上,双手拉住绳子,弓着身子在磨道里一圈圈转着。
大点后因为推磨,姐妹兄弟吵过。“妈妈,他不使劲。”告状声,在耳边响过。也记得,因为推磨,让妈妈生气,自己累了,扔下磨棍就住外跑的事儿。
推磨的记忆真的好酸涩!!







碾子
石碾的构成,有碌碡和碾盘。
碌碡圆柱形,两瑞中间留有固定碾框的碾眼。碾盘固定在土坯垒成的圆形台子上,中间按装着碾轴,把碾框与轴连接,框架在碌碡上。
推碾子,推磨。都是为了吃饭,这是那个年代的现实生活。
碾子,是那个时代碾米的主要用具,小米,黍子等需要脱皮的粮食,都是碾子的作用。
记忆犹新的是妈妈做老酱时,用碾子压发酵过的醬坯。
石磨,碾子。是否会成为历史,它们的存在价值,似乎正在发生变化。城里人开始喜欢石磨石碾生产出来的米面。精明的商人就生产出了石磨的面,石碾的米。尽管是机械代替了人工,原理还在。这似乎让我感到先人们的智慧,让现代人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原始的未必都会被岁月淹没。







稿荐(方言)
稿荐,是由麦子的桔杆和麻绳编制而成。(麻绳,我们这儿也叫“箔经子”)
麦收,越是好的麦田,人们舍不得割掉,都是用手硬生生的从土里拔出来。拔麦子,活累。可是,人们为了打稿荐,拧草墩,编蒲团。也只能受苦受累的拔麦子了。运到场里晾干后,手工摔去麦粒,剩下完整的麦杆,就可以打稿荐用了。
打稿荐,首先支撑固定好一根细点的檩条,然后将四根等长的麻绳缠绕在一块砖上,等距摆放在檩条上,抓一把麦杆,搓整齐,放在支架上的麻绳上,抓住拴上绳子的砖,在麦杆的根部用麻绳交叉固定好,然后把松散的麦杆,顺一个方向拧成麻花状,再用麻绳交叉固定。另一端重复操作,麦根在两端,麦稍中间重叠交叉,反复操作后,一床可薄可厚的稿荐就成形了。它是那个年代,夏季乘凉隔潮湿的生活用品。一床新稿荐,可用三五年。
我清晰的记得,小时候躺在稿荐上看月亮数星星的情景,依偎在奶奶的身边,享受着妈妈手里的蒲扇。兄弟姐妹你挤我挨地在稿荐上渡过了幸福的童年。
我还记得,长大点后,自己打的第一床稿荐。手小,劲小,掌握不了技巧。一个夏天没用下来,稿荐就散了架。再后来制作的稿荐,直到我出去上学,那床结实的稿荐还在使用着。
麦杆还能做出圆形的蒲团,圆柱形的草墩。我相信,如果有麦杆,我还能编出它们的原貌,也一定好看耐用美观。
稿荐,草墩。它们的作用已经完全退出了历史,人们再也寻不到它们的踪影痕迹。可是,在我的童年里,是它们的存在,才留下了让我念念不忘的儿时记忆,甚至有些怀念……
夏夜晴空,繁星点点,稿荐上的娃娃做着美美的梦,露出甜甜的笑。







手推车
手推车,早先叫太平车。
我在这里说的太平车,是老式的手推车,在百渡民俗文化里还能查的到,但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
太平车,是手推车最早的名称。
在农村早些时候,有木头轮子的牛拉车,也有木头独轮的推粪车。在我记事时,木轮牛车就被胶皮轱辘替代。很快独轮车的轮子,就被带车辐条能充气的胶皮轮胎淘汰掉。它的上盘,人们根据生产生活需要不断修改完善。
太平车,是完善后的农村用具。木制架构,有大架,上桥,横担,后支架,(后腿)这些主要部件,把它安装在轮子上。就是一架完整的太平车了。
它之所以称太平车,是车轮和车架上的两个后腿成三角支撑,稳定性极强。寓意里是否含有世道太平的意思,我不知道。但是,随着太平车从少量到普遍使用时,人们就把它叫成“手推车”了。太平车是它刚出现时美化了的称呼。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
手推车在它的那个年代,发挥过巨大作用。从小处讲,它减轻了我们拾柴打草身背肩扛的辛劳。承担了分粮分柴时,肩挑人扛的负累。从大处讲,在国家号召的挑河打堤农田建设中,手推车是人们的得力助手,它改变了家乡面貌,美好了祖国大川江河。
我上学时,学校搞勤工俭学,去地里打草,背起过很重的青草筐,也肩扛过几十斤的青草捆。因为还没有手推车。生产队分粮分柴,姐姐们用布袋扛过粮食,背过红薯,是因为没有手推车。我能扛粮食背红薯的年龄,有的人家就有了小推车。看着人家,分多少粮食柴火,推一趟就完。真的从心里羡慕啊。盼着自家也能有辆这样的“豪车”。为了往家肩扛身背这些口粮,二姐亲口和我说过,背起一面袋红薯,走到半路布袋裂成两半,急的她只有哭的份。我大点后,这情景也有过。我家的第一辆推车,是六九年秋姥姥给买来的。是姥姥看到我因一大堆红薯弄不回家,急的大哭时,姥姥连夜走回几十里外的家。让舅舅买上一辆旧车,送到我们家。从此,我们再也没因为生产队分粮分柴为难过。学校勤工俭学打草,我也有了手推车。这便是我和我们家与手推车的故事。
手推车方便实用。装入口袋的粮食,分放在上桥两侧,因为有横担,不用担心口袋窜到前边去,分的多时,壮小伙子可以在车把前担上一条口袋,上桥还可竖着放。一车就能推几百斤。分柴时,可以拆下前边的横担,方便装长一点的玉米秸,秫秸,高梁稍子。装红薯时,在上桥两边固定好红荆编制的大条筐,可以装几百斤的鲜红薯。手推车在那个年代不是很普遍。有好多户家,要等有推车的人家推完,再去人家借车,当然,两家关系要好,借车时,才能张的开口。我知道,那个年代长大的我们,肯定会有像我一样的经历,为难时嚎啕大哭过的情景。
手推车,在六十年代兴盛而起,与农田建设和兴修水利的需要有关联。
我记得是乡亲们,用小推车推掉了南堤,填平了三纵一横的道沟。把七零八落的地块,改变成平坦如镜的沃野良田。
我也记得那个年代的老百姓,用手推车挖河道,清淤渠的场景。是根治海河的岁月,奠定了几十年的水利根基,让水灾没再为患。
手推车的出现,是劳苦大众的智慧。随着时代的步伐,它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由它演变而成的推车,以多种形式,在老百姓手中继续发挥着作用。







大架子自行车
“大铁驴“是大架子自行车的爱称。是它的负重能力让人们喜欢,才赋予了这个有点滑稽却也不失可爱的名字。
在交通还不便利的年代,轻便自行车价格高,老百姓买不起,也买不到。“大铁驴”的出现是社会需要的必然。它是老百姓制作的自行车仿真品。它的架构原理和城市的自行车一样,只是更简易。它的特点是车架长,材质是镀锌管焊接而成,所以它更结实耐用。承重能力更强。一根掂棍子从后座底斜插进车底架上,骑南行北,纵横东西,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添了许多便利。在当时,有一辆“清水管大铁驴”就等于给日子插上了翅膀。
记得,下地干活,骑车的人到的早,提前给自己家打草捡柴。散工后一偏腿上车回了家,也可以晚走会多打些柴草回家,车子后座上挂一个草筐,即可放劳动工具,也方便装载柴草。
有了自行车,就有了因它而生的营生。“带脚的”是最早的“的哥"。车后座上绑上简易的木制座位。汽车站旁边一站,人来客往的人群里,不管生客熟人,摆摆手,就上车走人了。
逢年过节,走亲串友。大架子自行车上带着年货,载着媳妇儿,小点的娃儿抱在怀里,在草筐里放上个铺头,大点的孩子往里一放,安全牢靠。就去孩子姥姥家拜年送节礼了。
我也记得我们家的清水管自行车,它为我和弟弟服务了多年。听小弟说,他骑着它下过地,也在后座上按装上草筐,装过北洼地界上倒下来的荆条墩。还曾经骑着它,随着舅舅,行东乡,走西乡的贩卖过粮食。虽然次数不多,住事让他记忆犹新。
我记得是在当民办教师期间,骑它带着铺盖来县城培训学习。骑车最远的一次是送上大学的大姐。她在暑假开学时,因大水冲垮了李家铺桥,沧州通孟村的汽车只能通到李家铺。我去送大姐,骑了比孟村更远点的路。
往事如烟。“大铁驴”不见了,是这个时代有了它的替代品。更便捷的自行车,还为人们喜欢。不过,它已简化成人们单纯的代步工具。







篦子
在人们的生活中,篦子,已经不为年轻人所知了。只所以记述它,是因为,它是我们这代人贫穷日子的缩影,写下它,就记录了心酸,也懂了幸福。
篦子,是用来梳妆的工具,较梳子,齿更细密,竹制品。和梳子不同的是,两面带齿。它的作用是用来刮虱子虮子的。
写下它的作用,我就有了起鸡皮疙瘩般冰冷的寒意。这让我想起上中学时的情景。我课桌前是女生。那个年代女孩子喜欢麻花辫。长发容易长虱子。经常看到她们头上的虱子横行发间,白色虮子成串成片。有时虱子还会滑落在肩头,掉进脖领里。女生就会伸手挠脖子,抓头发。虱子咬着后奇痒难忍,让人连贯性的抓痒,挠了这里,那里又痒了,只能用手挠起来没完。女生都羞涩。开始只是一两个手指,点到为止,但是虱子在头上的疯狂,让她们加大了力度,从一两个手指演变成连抓带挠,虱子的为所欲为,可以让一个花季少女放下所有的矜持。
在贫困的年代,穿衣是一大难。一个冬季,只有一身棉衣裳,大多数孩子光身穿,漫长的冬季,冷的没法洗澡,孩子们身上的皴老厚。虱子便在衣服里肆虐了。夜里等孩子们睡了,妈妈便会在灯下拿起衣服,翻到里面捉虱子,一个个吃的饱饱的虱子,用手指甲一挤一包血,有时也会放到煤油灯上烧了它,能清楚的听到烧虱子的噼啪声,虱子太多拿不过来,就拿到院子里晾衣服的铁丝绳上冻一宿,明早做饭时,在灶火上烤一烤,冻僵了的虱子落进火里噼哩啪啦的响一阵子,衣服暖和了再给孩子们穿上。
头上的虱子明摆着。虱子多了不觉咬都是俗语。不管它的寓意何为。却形象生动的说出了虱子多的吓人和对虱子的无奈。
篦子,在那个时代就必不可少了。女孩子常常趴在母亲们的腿上,享受着妈妈用篦子一遍又一遍刮虱子虮子的滋味。洗了头发后也有姐妹互相帮着用篦子梳理头发的情景。为了刮的干净,母亲们也会用一根缝衣线在篦子上穿插缠绕,增加篦子齿的密度,起到更好的刮净虮子的作用。
篦子,在我们小时候,家家必备。
如今,富足的生活,虱子该不会再来,篦子,没了用场。愿它永远退出人间的舞台。







窗棂.土炕.煤油灯
窗棂,土炕,煤油灯。我所以把它们放在一个章节去写,是因为它们在我的心里是互有关联的。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窗棂上的纸,在弱弱的煤油灯光的映衬下,愈显苍白。
做在土炕上做针线的母亲,看一眼在窗台煤油灯下做作业的孩子,不忍心离灯近了做活,把那盏煤油灯的弱光,更多一些给了孩子。她手中的针线却是一刻也没停过。当一根衣线缝到头的时候,重新纫针时,她需要那点光源。
她停了下来,抬眼看向孩子,恰恰是四目相对,“作业写完了?”“嗯。”孩子温顺的应着。妈妈起身把坐暖了的被子,伸展成一个被筒儿。招呼着孩子钻进了带着妈妈体温的被窝里,妈妈便把孩子脱下的棉服盖在了被子上,伸手压严捂紧了被子的边边沿沿。儿子幸福的闭上了眼睛。妈妈离近了灯盏,在长长的冬夜继续飞针走线。
………







窗棂
老式的窗子,木结构,有窗框和窗棂组成。四框的方子木宽厚结实,中间部分是正方形的木条,横向穿插几道更窄细的木条把竖向的方木连接起来。这是我记忆中的老式窗子,人们把窗子横竖向的木条叫窗棂。
深秋季儿,窗棂上年年要糊一回新的窗纸,在窗口的最下面,固定一块或大或小的玻璃。方便看到院子里来来回回的人。舍得花钱的人家装一块大玻璃,屋子里亮堂。舍不得买大玻璃就装块小的,凑合着也能过冬。
过去的老窗子,是很讲究的,大户人家的窗棂做工精细,能美出花来,所以在传统的房屋建筑中,会出现形状不同的窗棂。如仙桃葫芦,石榴蝙蝠,扇状瓶形等等,极富装饰趣味。然而,真正的老百姓的窗棂便是我说的这个样子了。尽管它平常无奇,可也装载着儿时的梦。
冬夜里风雪交加,窗棂上窗纸的咕嗒声。
春天里划开了的窗纸,伴着风,鸣响起合唱的节奏。
夏日里雨水穿窗进屋时,挂上窗棂的布单,被风雨吹打出的呼嗒声。
窗棂,像是一首记忆的诗,如是装在心里的那面窗。
百姓人家的简窗陋室。窗户就是为了透光和通风。
儿时记忆的窗棂上,也有许多美好。深冬的早晨,窗子上的玻璃,把水气冻出了好多奇形怪状的图案,有时便会指指点点,大声发表着像什么的奇思怪想。调皮时,还会把嘴巴印在窗玻璃的冰上。过年时,窗纸上有妈妈剪出来的大公鸡,红石榴,“燕百乎“等好多好看的形象生动的剪纸。记忆里的美好真的好难忘。
窗棂,在农村的高房大屋中消失了。在高楼密集的城市消失了。千篇一律的钢窗铝门,让古老的窗棂文化没了光泽,或许还是值得让人去思索点什么吧。







土炕
土炕不是老物件范畴。是民舍建筑中的组成部分。在这里记叙它,是旧房子的窗棂匹配了火炕,土窗台上燃着一盏煤油灯。这便是我小时候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小时候没有床,只有炕。并且全部都是土坯垒成的。外屋是灶台,连着里屋的土炕,灶台添柴处是灶口,连接炕的地方叫灶眼,过了灶眼便是一铺大炕,屋有多宽,炕有多长,灶眼对着盖房子时预留的烟筒,烧火做饭时,烟火通过盘炕时特做的烟道,折返到烟筒处,烟在向上排出时,热量大多留在了炕面上。挨锅台近的地方,叫炕头,挨烟筒的地方叫炕稍头。冬里,一铺炕上,老人睡炕头,孩子们睡中间,成年人就睡炕稍头。
火炕,是那个年代农村冬季唯一有热度的地方。
只有我们这代人,才能有兄弟姐妹睡一铺炕的经历。想来,便有了一种甜蜜。
如今的乡村,没了土炕,也就没了儿时的炊烟袅袅。
土炕,该是永远留在了记忆里,留下心里那一丝丝的甜意。
或许,在某一个夜的梦里,又见炊烟升起。







煤油灯
煤油灯,有很多种。
马灯,生产队牲口棚里的煤油灯,应该是最高级的。但在我们这儿叫它围灯。
称马灯,是赶车人夜间赶路时把灯挂在车辕子上,为人畜照个光亮。叫它围灯,是据形而称吧。生产队牲口棚的围灯,虽然昏黄,但在我们这代人的心里,会忽明忽暗的闪着一丝丝光。
泡子灯,在公家办公桌上用的灯。讲究点的人家也有用的,但很少。灯座是玻璃制作,圆形底座,细身量上边圆圆的鼓肚是装煤油的地方。灯口是铁制的,扁长的灯芯,也叫灯草,通过灯口装制上的调节轴,来控制灯芯的上下移动。灯火便也可大可小了。点亮灯芯,在灯口上装上一个圆长的玻璃灯泡。这是我们小时候最先进的家用煤油灯。我在当民办教师时,晚上备课,常常停电,便会经常用到泡子灯。
在我上小学时。我记得去晚自习,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用旧铁片,简易做出来灯口,用旧棉花捻成细长的灯芯,在用完了墨水的瓶子里倒上煤油。带到学校上自习课。一个晚上煤油的烟子,能把鼻孔熏染成黑色。
记忆最深的还是煤油灯下做夜活的妈妈。她为了孩子们的穿戴,煤油灯下熬过多少个冬夜酷寒。
煤油灯早在我大点后便消失了。留下来的只是记忆中的影子。
忆往昔,知甘甜!愿生活美好,人间如画!
写于二O一九年十二月末









收藏
举报




48 条评论


评论





  • 用户3713030104676 5天前

    一代人的记忆,50.60.70后的心酸与甜蜜往事,正是这些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感恩,怀念妈妈煤油灯下给我做的条绒布棉鞋,怀念妈妈摊的香酥大煎饼,怀念割麦子,掰玉米,拾棉花的那些岁月,一去再不会回来了,艰苦的岁月磨砺了我坚强的内心,健康的体魄,这些都是值得记忆值得纪念的珍贵回忆 ,感谢作者写得好文,感动……

    回复 ⋅ 1条回复6


  • 新绿散文001 7天前

    都说时间无影,岁月无痕。您笔下的农村老物件,件件都是岁月抹不平的记忆。清晰、形象、亲切,尤其那听来顺耳、带有浓烈地方色彩的物件名称,使我不由的会心直笑。老乡啊!你说的这些个,俺小时候都使唤过。[呲牙][呲牙][呲牙][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回复 ⋅ 2条回复2


  • 流沙里飞 6天前

    这些东西我都见过,有些物件自己用过,西北的的农村,这些东西常见。不知道南方有没有?有没有碾子,有没有篦子。

    回复 ⋅ 1条回复1


  • 运城关公 6天前

    看文如回童年,作者有着丰富农村生活背景,文化底蕴深厚,阅文深感时代变化太快,留在记忆深处的永远最纯真。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5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0 名

发帖:NO. 10 名

在线:NO. 59 名

璀璨星辰 发表于 2020-3-20 20: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城市的喧嚣里,也有宁静的天空。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8 名

发帖:NO. 8 名

在线:NO. 59 名

狂人逸文 发表于 2020-7-1 19: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68 名

发帖:NO. 68 名

在线:NO. 101 名

天涯奇女 发表于 2020-7-9 03: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天空的帖子,不错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来自- 中国北京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0 名

发帖:NO. 10 名

在线:NO. 59 名

璀璨星辰 发表于 2023-10-6 17: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楼上的忘记吃药了!
来自- 中国北京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北京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1 名

发帖:NO. 9 名

在线:NO. 59 名

圆月小侠 发表于 2024-4-4 00: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多爬一会儿!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7:13 , Processed in 0.247935 second(s), 7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