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中最有意思的关系,就属王重阳和周伯通了。
周伯通的武功大多由王重阳教授,按理说应该和丘处机等七人一样成为王重阳的徒弟,可王重阳并没有收周伯通为徒,而是以师兄弟相称,让一本正经的全真七子平白多了一个孩童心性的师叔,得捧着,得哄着,往往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王重阳年少时时,先文后武,高举义旗反抗金兵入侵,失败后出家为道,创立全真一派。书中没有叙述王重阳师从何人学的武艺,从众人之口以及其后的《神雕侠侣》中古墓派的描述,我们可以得知:王重阳幼时只是打了一个武学的根基,后面独步武林的巅峰,基本上是靠自己悟出来的。
如此奇人,《射雕》开篇已经仙逝,只留下了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说。中神通虽然没有正面出过场,可他的名头实在太大,大到华山五绝其余四绝多年后提起他来,还是佩服至极;大到全真一派在他逝去后,非但没有在江湖上销声匿迹,反而成为武林翘楚;大到痴迷武功、像孩子一般的老顽童周伯通,竟然可以忍住一窥《九阴真经》的欲望,做了一个并不合格的保管人。
那么,为什么深谋远虑的王重阳会把周伯通当做师弟而不是收他为徒呢?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还是有着长远的算计?我们来分析一下。
在王重阳眼中,周伯通是一个深埋在心底的“自己”投笔从戎的王重阳,骨子里是个文人。
说到《射雕英雄传》里的王重阳,我总是不自觉的会涌现出辛弃疾的影子,一个投笔从戎的英雄少年。王重阳少年时是怎样的境遇,我们不得而知。可从他弃文学武,组织义军抗击金军来看,定和辛弃疾一般,是个热血儿郎。《射雕》的时代背景下,南宋与金朝已经对峙多年,就连朝廷也基本放弃了北伐的意愿。在被金朝占领的北方中原大地生活的人们,也许已经习惯了金朝的统治,有怨气,少斗志。
在这种情况下,王重阳却毅然决然的举旗抗金,占城池,略失地,端得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可惜,于武学一途有着非凡天赋的王重阳,并非一个合格的统帅,缺少战略眼光和政治手腕,最终以失败收场,并由此心灰意冷,不问朝堂,只在江湖。
王重阳的热血冷了,却并没有淡。他看破了世事,走出了另外的道路,那便是,试图以道法拯救苍生。这条路,看上去是避世之举,实则比战争更加千难万难。王重阳以类似自虐的自律来要求自己,刻意的断掉个人情感,把所有的心思都倾注到全真派的创立中来。
再强的人,也有疲惫的权利。王重阳一生磊落,铁骨铮铮,在江湖好汉看来,是一个威严的存在。可是人就有七情六欲,王重阳也不会例外。为了全真派,他可以忍痛拒绝心爱的林朝英,也可以费尽心思的组织华山论剑,但是他的心中,还住着一个白衣胜雪的少年,那个少年无忧无虑,满脸欢笑,想爱就爱相恨就恨,一副天真无邪的模样。
直到有一天,王重阳遇到了周伯通。
在外人看来,周伯通不像个正常人,甚至可以看做是头脑发育不足的人儿,只有王重阳看懂了周伯通。他知道,周伯通的率真、纯朴是一种天然的心性,在险恶的江湖之上,显得那样的难能可贵。
王重阳做的了天下第一,可是他做不了周伯通。
于是,他把周伯通带在身边,看他成长,教他武。也许,就在周伯通每天乐呵呵的喊他“师兄”的时候,每天乐此不疲的练武的时候,王重阳才能找回那个真实的自己,已经模糊了的自我。
这一切,必须是放在同一层面上来的。也就是说,如果周伯通成为了王重阳的徒弟,他们有了严格尊卑地位的差别,势必会压抑周伯通的天性,这是王重阳不愿意看到的,也会限制了周伯通的武学天才的发挥。
为了保护周伯通的性情,为了江湖上能够有个快乐的侠客,也为了能够时时看到自己的“样子”,王重阳只会认周伯通为师弟,而不会收他为徒。
王重阳知道,全真派需要一个武功上面可以震慑武林的人物《射雕英雄传》中还有一个令人初读起来很费解的地方,那便是全真七子的武艺。
全真七子的武功可步入江湖一流高手的行列,这是毋庸置疑的。可随着全书的展开,我们发现,天下第一的王重阳并没有教出天下第一的徒弟。无论是桃花岛诸子还是完颜王府招募的绿林群雄,很多人的武功都要略微高出全真七子一筹,更不要说其他四绝。
那么,不蠢不笨,年富力强的全真七子,为什么有着如此厉害的师父而武功没有达到至高境界呢?只有一个答案:王重阳刻意而为之。
上面我们说过,王重阳创立全真派的目的,不是要以武功独霸江湖,而是要以道法拯救苍生。他在教会了几个徒弟足以扬名江湖的武艺之后,就刻意的要把他们往道家的道路上引导。
可惜,他天命已到,而徒弟们只有马钰理解师父的苦衷。所以,全真教的掌教,王重阳传给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马钰,而不是江湖上声名大噪的丘处机。这一点,丘处机也是在多年后,方体会到了师父的苦心,才有了远赴大漠劝说大汉的举动。
江湖上风起云涌,从来不是良善之地。王重阳深谙江湖规则,为此,他给全真派留下了最后的绝招:周伯通。
周伯通在武学上的悟性,不要说全真教内,放眼整个江湖也没有几人能及。再加上他生性单纯,不会做出叛教叛国的不义之举,王重阳就把他当做了全真教最后的底线,震慑教内斗争,威慑江湖窥视。
如此说来,周伯通的辈分必须比全真七子要高,只可做王重阳的师弟。否则的话,以周伯通对王重阳的尊重,如若黄药师欧阳锋等人来索要《九阴真经》时,周伯通没动手就先以晚辈自居,上来就矮了一等,于全真派不利,于《九阴真经》不利,于江湖不利。
周伯通是王重阳的师弟,和其他四绝是相同的地位,全真派有这样一位“师叔”坐阵,就像家中有个老人一般。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更何况周伯通是个真正的“宝贝”,他就是为了全真派做些出格的事情,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谁让他是老顽童呢?
周伯通是真正的大智若愚,王重阳可谓慧眼识英才周伯通给人的固有形象是不着调。明明是个江湖名宿,整日里却像个孩子一样以“玩”为业。
可是,当我们仔细想想周伯通的所作所为,就会发现,他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当然,这种大智若愚不是城府极深的算计,而是孩子天然的自我保护功能。
比如,周伯通在桃花岛被黄药师用计骗取《九阴真经》,他自己也身陷桃花岛十数年。看上去周伯通是被骗了,可要真想想,周伯通这样做的后果,也未尝不是一种策略。
黄药师窥视《九阴真经》是一种好奇心驱使下的痴迷,和为练武功不择手段的欧阳锋有着天壤之别。适时,周伯通不是黄药师的对手,也定然打不过欧阳锋。王重阳去世后,周伯通身揣《九阴真经》,要是留在全真派,早晚会给全真派带来祸端。
四绝中,洪七公和一灯大师和全真派关系亲密,不会为难他。只剩下了黄药师和欧阳锋可能会有所动作。周伯通来带桃花岛,是因为他看出了,或者是王重阳去世前有过交代,黄药师并非真是个喜怒无常的“东邪”,其实是个脾气古怪的奇人。他对《九阴真经》只是好奇,哪怕是看了也不会再江湖上挑起腥风血雨。
周伯通的桃花岛之旅,注定有惊无险。可他没想到的是,黄药师骗走《九阴真经》之后,痛失爱妻,由此迁怒与他,将他囚于岛内。不知是天意还是人为,周伯通由此在桃花岛躲过了江湖上对《九阴真经》所有的窥视,安心在此习武自乐,倒也是落得个清静。
黄药师在怒气消散后,也没有真的为难周伯通,好吃好喝的供养着他。我们抛去所有的阴谋论调来看,以黄药师的聪明才智,也许早就看出了周伯通留在桃花岛对全真派来讲是好事,可他欣然接受,果然是大宗师气度。这也从侧面说明,黄药师尽管桀骜不驯,但是对王重阳是真心佩服的。
这个时候,就能显现出周伯通是王重阳师弟而不是徒弟的好处了。起码黄药师会把对王重阳的尊重平等的转移到周伯通身上,否则以黄药师对师徒礼法的刻板,怕是周伯通的境遇就没那么好了。
不管王重阳把周伯通当做师弟是出于公心也好,私情也罢,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和义气是任何事情都抹杀不了的。我们也正是从老顽童本身和他的经历看出:《射雕英雄传》的江湖,是有人情味的江湖,这样的江湖才会让我们流连忘返,久久不能忘怀。
作品均为原创
请关注风舞鹰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