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他比易烊千玺还要火原创 夜读 2019-04-08 10:55:11
“小虎队不是我一辈子的光环,我要做一名实力派艺人。”这是苏有朋在《创造2》中的肺腑之言。
当在节目中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像资料时,46岁的苏有朋瞬间红了眼眶。
他坦言,美梦成真的感觉非常吸引人,但它只是这段故事的开头而已,后面还有很多很多,当觉得不可能的时候,咬咬牙就变得可能了。
因为咬着牙,他给自己的人生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1973年,苏有朋出生在台湾的一户普通人家。因为和母亲都是八月十五出生,便有了双月之意,取名有朋。
苏有朋的父亲经营一家五金厂,母亲是中学教师。父母从事的工作和艺术没有半点关系,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苏有朋或许会安静的念完大学,然后从事一份简单的工作。
可命运有时候真的很神奇,它总会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苏有朋出生后,母亲为了能更好的照顾他,就辞掉了工作。
从小,苏有朋就是很多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不仅乖巧听话,而且学习成绩特别好,妥妥的一个学霸,常年保持全校第一。
考中学时,15岁的苏有朋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全台湾最好的中学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
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个有着如此优异成绩的男孩,将来会成为一个闪耀着牛逼光环的艺人。
你可能觉得苏有朋的童年很苦,毕竟学霸吗,肯定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童年自然是索然无味的,但人家天生是一块学习的好料,他好像专门为学习而生。妈妈不让他去辅导班,他竟然以绝食来威胁。
有句话说的好,不怕你不努力,就怕比你有优秀的人还那么疯狂的努力。
中考过后,苏有朋本想在家多看几本书放松一下。他觉得这才是自己最惬意的生活,当时的苏有朋活脱脱的一个宅男,社交活动几乎是零。
这下,可让妈妈担心坏了,整天闷在家里,万一成了书呆子咋办。不行,得赶紧想办法。
苏妈妈瞒着家里人,让苏有朋给台湾学生综艺节目《青春大对抗》投了一份应征助理的简历。当时的苏妈妈想的很简单,只是希望儿子能多与外界交往,别成了一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一个简单的举动,却成就了苏有朋的一生。
当时苏有朋和吴奇隆以及陈志朋都被录取了,节目给他们的定位是配合节目组的三个女生助理在中场休息时活跃气氛。
那个时候三个女助理被称为“小猫队”,而他们三个则叫“小虎队”。苏有朋在三个人中年龄最小,被称为乖乖虎。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个小虎队竟然会这么火,甚至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小猫队鲜有问津,小虎队火了。后来,"飞碟"唱片的经纪人发现了他们的巨大商业价值。
这个经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在"忧欢派对"的专辑中出了一首单曲,没想到竟然大受欢迎。
是的,你没有猜错,就是那首很火的《青苹果乐园》,仅仅五周的时间,就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冠军。
你可能不知道当时的小虎队有多火,客观上来说那时候的小虎队组合比现在爆火的TFBOYS还要火,而苏有朋在小虎队中的位置就像TFBOYS中的易烊千玺,他们都是组合中年龄最小的那个。所以说,20年前,他比易烊千玺还要火。
因为小虎队的爆火,苏有朋三年时间开了30多场演唱会,发了7张专辑,还接有很多广告。
因为演出占据了苏有朋大量的时间,他只好在高三那年疯狂的学习,让人惊讶地是他又以全台湾理工科第五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全台湾排名第一的大学——台湾大学,而且还不是艺术系,而是机械工程系。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别人的光环,却看不到他们为了这个光环付出了多少,有多少个日夜苏有朋都是废寝忘食,才有了当时的成就。
这世上哪有随随便便地成功,所谓的命好,不过是咬着牙坚持!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因为陈志朋入伍、苏有朋上大学的原因,小虎队只好宣布解散。
考上大学后,苏有朋会莫名地烦躁,坐在课堂里他才猛然发现,自己热爱的是艺术,而不是千辛万苦考进来的机械工程系。除了厌学情绪之外,他更担心自己一旦成绩不及格。
熬了两个学期的苏有朋实在扛不住了,他只好选择退学,本想换个环境里重新调整,却面临巨大的挑战,自己要生活,车贷和房贷要还,没有收入的苏有朋,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幸运地是,苏有朋能快速的接受现实。他卖掉了不需要的房与车,把自己定位成没有学位的待业青年,开始表演话剧、参加零星演出,那段难熬的岁月让他知道什么是苦。
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机会来了你得抓住,要不一切都是零。
96年《还珠格格》剧组找到了他,第一次出演琼瑶剧的苏有朋根本不知道如何诠释琼瑶笔下的男主角。但在琼瑶看了苏有朋以后,惊喜地说:“没错,他就是我要塑造的五阿哥!”
正是琼瑶的这句话,让苏有朋全身心的投入了,才有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经典,多年以来,回过头来看,才发现剧中幸好有苏有朋,才有了那个有情有义的五阿哥,没有他哪有我们心心念的青春记忆啊。
不会不要紧,关键你得去学,苏有朋就是这样的人,他可以允许自己暂时的不会,但不能太久,因为他相信通过努力,自己一定行。
困难不可怕,就怕停滞不前。
因为《还珠格格》爆火的苏有朋终于迎来了自己事业的巅峰。于是在他的努力下,有了《情深深雨蒙蒙》里搞怪的杜飞,有了《倚天屠龙记》里多情的张无忌,有了《刁蛮公主》里的皇帝朱允。
也许在别人的眼里,苏有朋已经很好了,已经让万人羡慕了。但苏有朋不满足。他开始寻求改变,开始摒弃电视剧向影视发展。
如果摆脱不了温文尔雅的形象,他宁愿不拍戏。之后苏有朋签约华谊,转向更有艺术性的电影,在等待转型的日子,他只出演过了一出话剧。
等待是难熬的,也是黑暗的,但苏有朋知道要想突破,必须熬过这段岁月,只有熬过了,才会柳暗花明。
后来,苏有朋终于遇到了《风声》,才有了那个翘着兰花指的奶油小生白小年。从手势、步态,再到唱腔,白小年的每一个神态都颠覆了观众对苏有朋的认知。
突破之后,他角色百变,时而是《密室》里的推理小说家,时而是《康定情歌》里爱上藏族女孩的解放军,时而《铜雀台》里的汉武帝。
苏有朋曾坦言,要想成为一名好演员,就要不断尝试不同的角色,而不是停留在原地,总是扮演完美的角色以保持完美的荧幕形象。
很庆幸,他说到也做到了。他终于让用行动让自己蜕变。
每个有梦想的人都在一遍遍地尝试,寻求新的的蜕变,苏有朋也不例外。
做演员久了,苏有朋突然很想做导演。于是,他开始寻找好的剧本,开始认认真真的拍一部戏。幸运地是,他遇到了《左耳》。
拿到《左耳》项目后,他抛开演员的思维定势,第一次以一个导演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废寝忘食的读小说,并在其中找到自己有兴趣的观点,最终在大荧幕上呈现出一段夹杂着残酷、暗黑、疼痛等情感的岁的青春。
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左耳》火了,这部电影也让苏有朋提名金马奖最佳新人导演,并为他带来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导演奖,5亿的票房成绩证明了苏有朋处女作的成功,也向世人诠释了他作为导演的功力。
苏有朋,是整整一代人青春与梦想的符号。
这些年,他够努力,正是因为这份努力,才能从偶像歌手到影视红人,然后完美的蜕变成一名新晋导演,他用态度和成绩向世人证明了一个艺人的自我修养与蜕变。
这世间,真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够努力,难的时候咬咬牙,就算前面一片漆黑,只要天亮了,就会迎来光明。
就像有拾遗老师说的,没有人能依靠天赋成功,只有勤奋才能将天赋变为天才。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