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夏坚勇的《淹没的辉煌》打call原创西门吹水果2020-11-20 17:58:21
百度搜索,输入夏坚勇,出来的词条寥寥百余字,开头一句却生生吓了我一跳。 “夏坚勇,1950年生,江苏海安人。” 陈述句,平平淡淡,但作为和海安相距仅百里之遥的如皋人,我在惊叹之余分明感到一种同乡才会生出的自豪感,自豪感之下又隐隐约约有一些愧疚。晚生不才,殊未能媲。 上次有这样的复杂感受,还是看到一本研究古龙的资料书,在古龙研究领域,其人可谓独步横行,无人能敌。因为他的文章看得比较多,常常心向往之,对其名字较熟,但买了书回来一看简介,才惊觉,其人所居竟与我仅一江之隔——我在如皋最南的长江镇,而他,江之彼岸的张家港。天下之大,有些BOSS级的人物,原与我们如此接近。 我们本地薛尧医院西边有位老中医,名唤田中如,医术独到,千里闻名。家里多高悬京津唐等地锦旗,但近处百姓却多颇不以为然,传说他的本事只能看看远处的病人,近处的病就不灵了。土话曰:照远不照近。大体让人感到很是玄幻或奇怪。医术是科学,中医即使在现代医学上未得到确切验证,但也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可靠的经验。按道理不应该出现地域上的限制。 推究下来,大概就像身怀宝物,习以为常,反而不懂珍惜罢了。武汉人不看黄鹤楼,徽州人不上黄山,我们身边名胜古迹也多,县城有水浍园市区有五山风景区文峰塔,但除了烧香拜佛,也殊少有人将其目为景观,一到节假日,都纷纷跑到外地去玩儿了。 古人说,盛名之下,其实难符。那是毁誉往往因为群体传播产生叠加效应,好坏都被放大了。真正能享盛名而不愧怍者绝少。 还有几乎同样多的人,其实绝艳惊才,却无人赏识。他们身边的人发觉不了,将其视为常人,诋毁他,诬陷他,不以为然。 世道常如此,有些人不公平地享有声名,有些人不公平地籍籍无名。 如果不是偶然因为头条一句话打call,夏坚勇这位南通老乡的历史散文《湮没的辉煌》绝不会有天走入我的眼界,我也绝不会知道中国散文里还有几可比肩余秋雨的存在。相对于那位上海文学院教授,夏坚勇的文化散文简直就是无人知晓。但事实上,他的散文比余秋雨更准确更坚实更有文化底蕴。余秋雨文化散文充满着或明或暗的虚夸和自我炫耀,甚至是对历史和自我的恶意美化与粉饰,如果积淀不深,很易受其蛊惑误入歧途。我在年少时曾痴迷其文深追其道,我高中年轻的语文老师也曾在课堂上为其大出广告,但如今再阅其文,几次都无法卒读。夏坚勇的文字,一看就是我们南通人的,我甚至能隐隐感受到一种来自南通中学生优秀作文的气息,当然这种气息只是一种底气,文字里更多传达的是南通人特有的认真负责笃实的研究风范,读起来既过瘾,又放心。 把文化研究写成散文,而令世人膜拜,前有余秋雨,后有夏坚勇。 余秋雨生于1946年,长夏坚勇4岁,几为同辈。文化苦旅发表于1992年,较2007年的《湮没的辉煌》,早了15年。不敢妄自揣度后者是不是受到了前者的影响,但从散文创作的艺术性感染力上看,来自小地方的夏坚勇,完全可以挺直腰杆、平而视之。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