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李宇俊202477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查看: 501|回复: 1
收起左侧

[词类]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实词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04 名

发帖:NO. 105 名

在线:NO. 82 名

芊芊551 发表于 2022-12-19 22: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实词 仁者rz 2019-05-24   |  1735阅读  |  35转藏



已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文言实词
知识精讲
学习文言文,语言的障碍主要在词汇方面。《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不少于300个。实词的特点主要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等。
一、古今异义
语言是随时代发展而演变的,文言文中不少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这就是词的古今异义现象。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着传承关系,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基本词汇词义并没有发生变化,如天、地、花、木、水等。古今词义变化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和“黄河”,现在词义扩大为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中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而现在只指“丈夫”的配偶。“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3.词义转移。“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4.感情色彩变化。如“爪牙”,原是褒义词,指武臣,现在是贬义词,是走狗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卑鄙”则指品质恶劣,是贬义词。
了解一些古今异义词,可以防止望文生义和曲解文意的现象发生。
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古今都存在的普遍现象,是语言丰富多义的表现。但不管一个词的义项有多么丰富,它的本义只能有一个,其他的则是围绕这个本义引申开去的意义,就是该词的引申义。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道”是本义,解释为路,而其他的解释,如“规律”、“主张”、“引导”等都是从“路”这个意义中引申而来的。
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可以从以下方法入手。
1.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词的本义一般都是表示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或行为,而引申义则比较抽象、一般。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中的“兵”,本义是“武器”,由此引申为“兵士”(“秦兵又至矣”),又由“兵士”引申为“战争”,如“凡用兵之法”(《非攻》)。
2.从上下文意思来确定词义。阅读文言文,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随文释义,灵活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与“郦元以为下临深潭”(《石钟山记》)中的“以”,前者有“把……当作”的意思,后者是“认为”的意思。
3.学会古今意义互补。知古通今,要善于把已经掌握的现代汉语词义迁移到文言文中去,加强对文言词义的理解。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这里的“穷”在词典中有很多义项,如“穷尽,完结”、“穷究”、“生活困难”,在现代汉语中都常用,只有“不得志,不显贵”这一义项只出现在古代汉语中。
三、古今通假
在文言文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这就是通假现象。“通”即是“通用”,“假”即是“假借”。其中被代替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的字叫“通假字”。
1.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替代。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鸿门宴》),“倍”替代“背”。
2.声旁字替代形旁字。如“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岳阳楼记》),“具”替代“俱”。
3.形旁字替代声旁字。如“先生如其指 ,内狼于囊”(《中山狼传》),“指”替代“旨”。
4.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如“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距”替代“拒”。
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的假借具有临时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通假现象可以不成立。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生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两句中的“生”,前句是通假字,同“性”,而后句则不是通假字,解释为“活着”。可见,通假是不具备普遍性的。
四、词类活用
在文言文中,有些词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可以临时改变其固有的语法功能,兼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鸿门宴》中“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军”原为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是“驻军”的意思。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它不同于一词多义,一个词固定地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在多种义项中,就有多种词性的存在,如“为”,可为动词,也可为介词、语气词、名词,这是词的兼类现象。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词的临时现象。
1.名词活用为动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临时改变了它表示事物名称的功能而表示相关动作行为,从而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其规则是:
(1)带有宾语或补语。如“驴不胜怒,蹄 之”(《黔之驴》),蹄,用蹄子踢。(2)前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如“廉颇老矣,尚能饭 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饭,吃饭。
(3)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常活用。如“大楚兴,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王,称王。
(4)用“而”和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一端是动词,一端常活用。如“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葬,埋葬。
2.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可译为“像……一样”。如“一狼径去,其一犬 坐于前”(《狼》),犬:像狗一样。
(2)表示动作行为的 态度、方式,可译为“把……当作”,或“像对待……似的”。如“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地对待。
(3)动作行为的工具,可译为“用……”或“凭……”。如“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 养之”(《促织》),笼:用笼子。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可译为“在……”。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 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在朝廷上。
(5)表示方位、趋向,可译为“从……”,或“向……”。如“大江东 去浪淘尽”(《念奴娇·赤壁怀古》),东:向东。
(6)表示动作的频率、时间,可译为“每……”或“时时”。如“谨食之,时 而献焉”(《捕蛇者说》),时:按时。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活用为及物动词,后带宾语。如“素善 留侯张良”(《鸿门宴》),善:与……交好。
(2)活用为不及物动词,后不带宾语。如“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乐:玩耍。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是故圣 益圣,愚 益愚”(《师说》),圣:圣人。愚:愚人。
5.动词活用为名词。如“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奔:奔马。
6.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 之”(《鸿门宴》),活:使……活下来。
(2)活用为动词的名词的使动用法。如“先破秦入关者王 之”(《鸿门宴》),王:让……称王。
(3)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昂 其直”(《促织》),昂:使……抬高。
7.意动用法。
(1)动词的意动用法。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 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2)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成以其小,劣 之”(《促织》),劣:把……当作。
(3)活用为动词的名词的意动用法。如“席 地倚墙而坐”(《左忠毅公逸事》),席:把……当作席子。
五、复音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的一个很大的差别。复音词根据其组成的词性,可分为复音实词、复音虚词、偏义复词。
1.复音实词(包含连绵词)。如:
须臾:一会儿   惆怅:伤感、失意   徜徉:自由自在地来往
2.复音虚词。如:
而已:罢了  则已:就罢了   庶几:差不多  若夫:就像那……
何其:多么  之谓:说的就是   谓之:把它叫做  所谓:就是人们所说的
有以:有……用来  无以:没有办法用来  然而:这样,可是  虽然:虽然(即使)这样
3.偏义复词。如: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在这里指“入”,“出”字只是作为陪衬。
便可白公姥(《孔雀东 南飞》),“公姥”在这里指“姥”,“公”只是陪衬。
例题精选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博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1992年上海高考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
(1)既止复作_______(2)以声致人_______
2.最符合“莫措其手”原意的一项是 (  )
A.没办法动手 B.没机会动手 C.来不及动手 D.想不到动手
3.上文中与“使童子烛之”中“烛”字用法相同的两个字是 _______
4.与“卒见使于一鼠”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徒见欺 B.府吏见丁宁 C.百姓之不见保 D.而自令见放为
5.把“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翻译成白话文。______________
6.上文与“乌在其为智也”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
【分析】 第1题是检测多义词的词义,根据文意,联想学过的知识,断定为“已经”、“招引”。 第2题检测句意的理解,答案是C。 第3题是检测词类活用的迁移能力,答题时先要将题干中的对照句作分析,判断每一个词的用法,应由具体的语言环境及其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决定,从这句的整个意思来考虑,此“烛”不是名词,而是表示“照”的意思。其次,“烛”前面是名词,后面是代词,这就可推出这个名词是活用为动词了。答案是:穴、役、君(三选二)。 第4题是检测被动句式,A项选自于《廉颇蔺相如列传》,“见”表被动;B项选自于《孔雀东南飞》,“见”表示动作接受的对象,不表被动;C项选自于《齐桓晋文之事》,“见”表被动;D项选自于《屈原列传》,“见”表被动。答案是B。 第5题检测翻译能力,按字面来翻译,答案是:没有死却装死,以装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 第6题检测内容理解,但离不开文言知识,不解句意就无法答题,题干中“乌在其为智也”是倒装句,要调整好词序后才能正确翻译,调整后的词序是“其为智在乌”,既是主谓倒装,又是宾语前置,理解了这句才能找出与其相照应的一句是“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2011年上海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秋冬则劝 民山采    (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3)市令曰:“三月顷 。”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分析】 答案:(1)鼓励 (2)以……为乐 (3)左右(指时间) (4)听从什么。
“劝”,勉励,在《劝学》中有此用法。其为多义词。“乐”,本为形容词,这里带了宾语,所以,活用为意动,即“以……为乐”。“所从”,是所字结构。“从”,根据“令初下”,可知是“听从”,而不是“跟从”什么的;“所”,助词,与“从”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个名词性结构,在这里做“不知”的宾语,相当于“听从什么”,“所”本身词义很虚。“顷”,书本上只学习过表示短暂时间的用法,如顷刻、少顷、有顷、顷之等。这里附着在“几何”、“三月”的后面,学生也可以根据所掌握的有限古汉语知识推断出来。“几何”是数词,一般做定语,那么,中心词“顷”推测起来应为“时间”,也就是说由“短暂时间”泛指“时间”。
2.(2010年上海卷)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少而所与 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
【分析】 答案:(1)交往 (2)到 (3)一向 (4)调任
出自300实词的有“造”(高中)、“素”(初中)、“徙”(初中)。“与”字也常见,高中第六册《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与”是“交好”、“结交”的意思。熟练掌握这些义项,根据所在语境,是很容易推断的。
3.(2009年上海春考卷)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堂之地隆然负 砖甓而起者    (2)其人鬼且禨
(3)而亡 其说           (4)其言不经见
【分析】 答案:(1)承担(顶着) (2)迷信鬼神 (3)同“无”,没有 (4)常。
“负”、“亡”两字在《考试手册·语文》附录里均可以找到,而且在初中常见词里,可见多么“常用”。“鬼”位于谓语的位置上,名词活用为动词。“经”,虽常见,但同学们熟悉的义项放在这里均不太合适,所以需要推断。“昔之异书,有记……其言不经见”,应该是“常”的意思。作为旁证的是,现代汉语“经”与“常”经常连用。
4.(2012年上海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使者以闻       (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
【分析】 答案:(1)使……知道 (2)穿着布衣 (3)繁殖 (4)认为……好
5.(2010年江苏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二十以归 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 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 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分析】 答案:B。容止: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三)(2003年上海卷)写出下列两个“绝”字在文中的含义。
人迹绝 矣(    )  无不绝 也(    )
【分析】 “绝”是多义词。(1)动词①断、断绝,如“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停止、消失,如“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③隔绝、阻绝,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④横渡,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2)形容词①高超、绝妙,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②陡峭,如“士大夫终不肯 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3)副词①极、非常,如“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②完全,如“绝无踪响”(《促织》)。“人迹绝矣”的“绝”是“断”的意思,引申为“不见”。第二个“绝”可译为“横渡”。
迁移训练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通假字的含义。
(1)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_______(2)秦王不说_______
(3)后虽小差 ,犹尚殗殜_______(4)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_______
(5)距关,勿内诸侯_______(6)因笑谓迈曰:“汝识 之乎?”_______
(7)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_______(8)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
(9)疏条交映,有时见曰_______(10)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将军被坚执锐,伐 无道,诛暴秦  ②因造玉清宫,伐 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B.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②愿无伐 善,无施劳
C.①此五霸之伐 也  ②其后秦伐 赵,拔石城
D.①故上兵伐 谋,其次伐交  ②近者奉辞伐 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1)例:仙之人兮列如麻
A.不与廉颇争列           B.列 缺霹雳,丘峦崩摧
C.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   D.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2)例:秦王以十五城请易 寡人之璧,可与否?
A.寒暑易 节,始一反焉                   B.采掇者,易辨识耳
C.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 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是以古之易 财,非仁也,财多也
(3)例:会宾客大宴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会 其怒,不敢献,君为我献之
C.会 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D.会于西河外渑池
(4)例: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A.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B.履至尊而制 六合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秦有余力而制 其弊
4.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
①非常 之谋难于猝发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何不按兵束甲,北面 而事之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
⑤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 之备。
⑥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 抗衡  ⑦英雄 无用武之地
⑧亦雁荡具体 而微者  ⑨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⑩初一 交战,操军不利
A.①③⑤⑦ B.②⑦⑨ C.⑤⑥⑧⑨ D.④⑧⑩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百姓闻王钟鼓 之声,皆欣欣然有喜色
B.往往死者相藉 也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C.腥臊并御,芳不得薄薄 暮冥冥,虎啸猿鸣
D.吾不能举 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先帝大兴举 国之兵以伐吴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 纾祸
②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③何况 供百人乎
④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⑤不爱 天下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⑦岂可一切 拘以定月哉
⑧然而 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也
⑨自可断来信 ,徐徐更谓之
A.①③⑧     B.②④⑥     C.①⑤⑦     D.③⑧⑨
7.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1)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 B.今邯郸日暮降秦,而魏救不至
C.以缚 即炉火烧绝之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序八州而朝 同列
C.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 之 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3)A.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曲终收拨 当心画      D.追亡 逐北,伏尸百万
(4)A.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B.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C.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以尽吾齿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1人回答

最近访客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501次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中国河北张家口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0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2-12-22 08: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张家口
来自- 中国河北张家口
楼主的病历本丢我这里了!
来自- 中国河北张家口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河北张家口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河北张家口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河北张家口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5 08:14 , Processed in 0.222366 second(s), 5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