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保留地址
牛郎偷走织女衣服被质疑荒唐,这一次我支持出版社的回应 原创 知常容 2019-08-08 08:14:43
牛郎与织女也就在七夕节相会一次,自然关于他们的一切又成了热议的话题,果不其然有一热点话题出现了。2019年统编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课文中的牛郎被指“荒唐猥琐,调戏女性”。理由是牛郎不但偷看织女洗澡,而且还偷起了织女的衣服,同时借机搭讪博得好感。
对于这样的观点,出版社的回应是:这是叶圣陶先生改编的民间故事”,“不要把很多猥琐的东西转嫁到美好的爱情故事上。
知常容觉得这一次支持出版社的观点。因为质疑是好事,但是要分场合,分内容,分情况进行质疑。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全方位的,如果以成人的角度,或者以某种特定的角度去分析,那么估计没有一本文学作品可以看了。
《水浒传》你可以质疑他滥杀无辜,对女性不尊重,视人命如草芥,《红楼梦》你可以质疑他男女关系混乱,《西游记》你可以质疑他宣传封建迷信,《三国演义》你可以质疑他宣传厚黑。相信这些质疑与上面的什么牛郎偷看织女的角度是一样的,那么四大名著估计你不能看了。
整个社会生活本身是全方位的,所以一部伟大的作品自然是呈现很多信息,如果你只以一个方面的标准去推翻一部文学作品,这本身是站不住脚的,这叫一叶障目。以这样的逻辑你可以去质疑那些浪漫主义诗人,比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真的有三千尺,你李白真的测量过了?没有测量你居然可以这样说,那不是胡说八道等等。
你觉得这一种质疑可以站得住脚吗?
我其实挺担心这一种思维方式的,因为这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方式。老子在《道德经》中谈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什么是万物?
有些人将万物看成一个名词,而知常容则将万物理解成具体的指向。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那是因为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是与众不同的,只有这样才能称为万物。
但万物又不是完美的,如果你用完美的眼光去看待整个世界,那整个世界或许就会变得十分丑陋,但如果你以万物的眼光去看待整个世界,那整个世界是那么的丰富而多彩,绚丽而美好。
经过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著,传说等等,能够继续被大家熟知,那肯定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时间是最好的检验方式。
从南宋开始兴盛的理学,到了明朝已经僵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明朝清官海瑞,有一次看到女儿在吃糕点,然后就质问女儿这个糕点是哪里来的。女儿告诉他,这个糕点是男仆人给他的。海瑞就做出一个决定,对女儿说,你一个女孩子怎么可以随便接受男人的糕点,你如果能饿死就是我女儿,饿不死就不是我的女儿。最后女儿被海瑞活活饿死。
我们现在看到这则故事都觉得不寒而栗。当然这则故事应该是有人向海瑞身上泼污水,要妖魔化他,或者是借他的影响力推广一种价值观。因为只存在明朝人写的小说之中,而不是记载在史实之中。小说之中自然不能当作真实,但既然作者可以构丝出这样的情节,那说明在当时的确有这样的价值观存在。
因为作品来源于生活。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汉代就已经成形,刘安编撰《淮南子》中就出现牛郎织女的故事,具体你可以看《七夕该怎么过?古人教你怎样玩出精彩》,这里就不展开了。那么我需要反问一句的是,在明朝如此僵化的年代,对男女之间作出如此严格的要求的时候,都没有将牛郎织女的故事列为禁忌,也没有将这个故事进行改编,那么为什么反而如此开明的现代却能形成一个质疑的热点呢?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在知常容看来,全盘接受古代的文化,以为留下来的都是好的,与这一种完全质疑,这两种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都是值得商榷的,因为都是执行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这种二元对立不属于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因为在知常容看来历史不是古人的历史,永远只是今人的历史,那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为人处事和记载先人光耀的案例,那些都是经验和得失,那些案例就是镜子,可以给我们指明方向,也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这是读史其中一个作用。
中华文化要复兴,靠的是我们找出其精华在,让他能给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真正的影响,而不是一堆堆文字,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接纳,当然更不是靠质疑,靠推翻。
人是万物之一,人是万物之灵,人也是个性十足,每人不同,文化也是如此。
最后我用孔子的话作为结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传统文化,择才是我们的动作。你认为不好的,未必就是作品的不好,别人的不好。
这篇文章是看到那争议临时起意写的,花了一个小时,观点在一些朋友看来可能会稍有些偏,见谅。我是写历史领域,这可能有些跨界了。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
来自- 保留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