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立意、语言和技巧
李斯汉
立意和语言是写好记叙文的两大关键。
立意是记叙文灵魂之所在,意高文自胜。立意要深刻新颖。
记叙文写作在立意上经常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一是老生常谈。人云亦云,了无新意。写美德、爱心的话题,总是写一些陈旧的文字,比如妈妈冒雨送自己去医院、帮盲人引路、老师为自己补课等。这些事写多了,即使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你身上也很难写出新意。二是立意肤浅。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推因、由形观神地审察事物,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由问题揭示原因,由形式洞察内涵。这样一来,看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刻的思想。三是贪多求全。堆砌材料,不能集中在某一个主题上,不懂得取舍材料,信马由缰,缺乏立意意识,结果是思绪混乱,让人读后如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怎样针对这些问题来升格立意呢?我总结出“先、明、深、真、新”五字要诀:
“先”即“意在笔先” 文论大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这样说:“古人意在笔先,故举止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手忙脚乱。”就是说想好了再写就会从容不迫,写起来再想就会顾此失彼。因此,在构思作文时应先想好自己要选的素材想表达怎样的主题,这样在写作时才能根据主题取舍材料,确定详略。
“明”即“主旨明确” 法国著名学者狄德罗说:“作品必须简单明了,因此,不需要加以任何闲散的形象,无谓的点缀,主题只应是一个。”说的就是主题必须集中。所谓集中就是指确定的中心要十分明确,一篇文章一般只能是一个中心。不能指望一篇只有几百字的文章能表现好几个中心,那样做只能造成“面面俱到”却“面面都不到”的结果。
“真”即“真情实感” 冰心说:“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抒发真情实感是要求在写作中能自然表达真情实感,是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记叙文不能只有空洞的口号,必须选取真实可感的生活画面展开描写,才能让文章血肉丰满。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真情实感,大爱无言,大味至淡。难怪有人说情感是作文的灵魂与生命。要想写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要热爱生活,做有情的人;二要观察生活,做有心的人;三要感悟生活,做善悟的人。
“深”即“以小见大” 鲁迅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没有意思的故事便填成一篇。”“开掘要深”指的就是文章的主题要深。如课文《散步》写一家三代之间的真挚、深沉的爱,借“散步”这日常常见的事,由浅入深,由尊老爱幼深化到人生责任。“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点题使得本文平中见奇。
“新”即“角度新颖” 主题新颖指的是确定的中心有时代气息、独创性。或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真知灼见,或是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在某一点上有超过别人的认识,或是在某一方面有新的发现等。但这些要求一般学生很难做到,其实新颖也可在在语言上出新,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写作中模仿,学生比较容易学会。
记叙文的语言首先要准确严密、简洁凝练、通俗易懂。在此基础上尽量做到形象生动、清新优美、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语言是学生基本功的直接体现,没有好的语言,就不会有好的文章。
语言训练首先通过阅读学习模仿,在写作实践中加深理解,学会运用。传承是在模仿中进行的,创新是在发展中获得的。例如阅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能够学习“文白夹杂”的语言特色。我引导在习作中模仿,学生领悟很快,在习作中写道:“独坐书房,柔和的灯下,桌一、椅一、书一,足矣!夫复何求?”这种“文白夹杂”的语言运用,使文中读书意境耐人品味,立意新颖。又如学《爱莲说》、《陋室铭》中“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我也教学生模仿。有学生在习作中这样运用:
开饭动筷之后,那是最美好的时光。
开饭动筷之后,夹一块菜放入嘴中,清香爽口,激起了更强的食欲。
开饭动筷之后,我和父母都说“好吃!好吃!”
开饭动筷之后,我的筷子在饭碗和盘子间不定的舞动。
开饭动筷之后,我也总是在搜寻那“绿树丛中一点白”。
开饭动筷之后,母亲听着我们的夸奖,脸上一直露着微笑。经过一阵“运动”,菜被我们一扫而空,留下的只是空碗空盘。
学生很好地模仿并创造性运用了这种“骈散结合”的语言,整句并列,散句过渡,通过普通的“爆炒腌菜花”表现家庭和睦,人物鲜活!立意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显得新颖,情感也得到得升华。
写文章需要技巧,写记叙文亦然。学一点技巧对于提高记叙文的水平很有用处。
技巧之一:在记叙类文章中写好“感动点” 感动点并非一定是揪心的痛、血腥的祸、悲惨的死,而重在富含“情味”;矫揉做作、夸张失实的情节反而令人见之生厌、读之无味,也许一个普通的但常常会被人忽视的瞬间,却能让人感受到沉重的滋味。如课文《台阶》、《我的母亲》、《背影》。
技巧之二:进行合理的想象虚构 若胸无真料,又要写真情,不妨借助联想和想象进行合理虚构:(1)自己经历过某件事,当时观察不细致,或时间久了记不清,可以根据回忆的大概情况,想象其中的细节并加以描绘,适当放大最富情味的那一部分,力求“真实的再现”;(2)可以把自己经历过的若干件事进行合理改造,将它们编织到一起来写;(3)可以把发生在几个人身上的事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写;(4)可以添加合情合理的环境、景物描写,渲染情感气氛,烘托人物和事件。技巧是在写作实践中慢慢形成的。我常常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进行评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技巧。
例如习作《春天的记忆》,我这样进行评点;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执起笔端,望向窗外一片葱绿。南京的四月已脱去春意朦胧的外套,换上繁花似锦的绮绣。一小片绿地在阳光下肆意闪光,把我唤进回忆。
记不清是几年前了,每每此时,妈妈总会领我去踏青。那时的我们住在乡村,盐城的一隅。走出家门越到一条泥泞小路,踏过就有一片辉煌的油菜花地映入眼帘。妈妈抱着我,身上简单地穿着洗得雪白的白衣裳,领着我穿梭在油菜花的沁香里。金黄,不是生硬的金黄,是翠黄,对,就是翠黄!才褪去青涩,黄中携绿的菜花在暖洋洋的春风中摆着晃着,可爱得让人不忍践踏。(点评:生动的环境描写渲染美好温馨的气氛。)
走了几里,妈妈就放我下来,让我切身体验春意。肥胖的黄蜂萦绕着我,五色斑斓的蝴蝶在妈妈白色的幕布上翩翩起舞,妈妈真美啊!阳光下的菜花衬得妈妈也暖洋洋的,丝绸般的黑色秀发拂过枝枝绿叶,像爱丽丝步入仙境,远处一腾袅袅的青烟夹带着我的浮想升入云天。妈妈在前头走着,我在后面跟着,小鸟在天上掠过,叫着,是多么温馨呀!(点评:有情味的想象营造出感动的画面,体现儿子对母亲的情真意切。)
妈妈始终有着浓郁母性,不时回头望望我走丢了没。有时我会被齐身高的花丛包围,妈妈就灵巧地拨开花,把我揽在怀里,掸去头上的花瓣,含着蜜人的笑说:“瞧你美的,都成小女娃娃了!” (点评:生动的细节描写营造感动的画面,体现母亲对儿子的情真意切。)
我傻傻地手舞足蹈,捏着妈妈水润的脸。母子的笑便一阵绕进花中,在花中传递,进入这春天美丽的记忆里去了。(点评:意味深长的结尾体现母子间的情真意切。)
行文如做人。我引导学生一要热爱生活,做有情的人;二要观察生活,做有心的人;三要感悟生活,做善悟的人。因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教师除了教学生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