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5 29 夜
书写永远是最重要的。无书写,不考试。书写差,隐性失分严重。拿书写开刀,以书写速度换书写质量,是最愚蠢的行为。无论何时,提笔就要做到,一笔一划,方方正正。字体清楚,卷面规整,永远比潇洒入格重要,永远。
一、基础部分
书本上死记硬背的知识永远不能允许丢分,在这里丢分的人屈指可数,你丢分你就失去和别人比拼的资格。你丢分,你出局。
1. 字词积累要读准字音看准字形,拼音要会拼、要拼对。字形要记准确、写准确。细节上差一点,失分就多一点。
2. 诗文背诵,既是为了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也是为了考试拿分。语句内容要和课文一致,缺胳膊少腿都会丢分。平时就要细心观察,字词的偏旁重要部位,不能会背不会写,或者某个字某个部位写错了,背得再多再熟,都白搭。
3. 名著要读要记牢,此题送分别不要。
4. 句子仿写,要弄清文义,上下文得衔接要流畅统一,结构相同句式相同,要研究清楚句子的结构、修辞和内容。
广告语宣传语标语,最好用对偶句,句式整齐,又有修辞,一举两得。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带着手中的垃圾“品味牛奶心,感悟草原情。(“牛奶”企业广告词)无限自由,轻松拥有—— 联想电脑,小空间,大作为 利盟——打印机。当然也可以散句但是有味道有深意,如:我们不卖水,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361度,多一度的温暖。李宁,一切皆有可能。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5. 病句标点题,要知道抓住重点,病句的典型,搭配不当、语义不清杂糅有歧义、成分残缺、对应不清并列不当、语义重复累赘,能看出哪类问题,选择或者修改就不成问题。一句话的标点是有限的,错误的就一个,句子的哪些部位是重点,要细看。
二、阅读理解
所有学科里语文最简单,所有题目里,阅读题最简单.答案就在试卷上就在阅读选文里,你要做的就是阅读它,理解它,它就是一座宝库,你只要有智慧有毅力有耐心,绚丽夺目的珠宝俯拾皆是。放着遍地珠宝,却不能看到不能拾取,真是愚蠢。那就像韩愈的马说里执策打马的人,他感叹,天下无马。韩愈说,真的没有马吗?是真的不知道马啊!
1. 先读问题,带着问题读文章。没问题,不读文。
2.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方能理解,熟读方能理解透彻。没读通、没读透,就匆忙上阵,草率答题,只会错误连篇,得不偿失。读文的慢,是为了答题的快和准。先慢后才能快,开始读得快,没读清,没搞懂,完全是自杀行为、毫无意义。
3. 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关键段落要注意,文首文中文末,段首段中段末,总领句过渡句升华句,都要细心琢磨不可放过,阅读时用色笔做好记号。对于文后试题所涉及内容要及时做好圈点勾画!减少做题时查找比对的时间。
4. 一定要分清文体,现阶段多以记叙文散文为主,也不排除说明文和议论文,通常就这三类,分清楚文体阅读,在阅读中分清文体,根据文体确定阅读思路。
5. 分清文体答题,记叙文是记叙文的答题规范,说明文是说明文的答题规范,议论文是议论文的答题规范。不可搞混淆,否则也是错一点失大分。如用到一个事例,记叙文里是叙述故事或者情节,说明文里是举例子,议论文里是举例论证。比喻,在记叙文里是比喻修辞,在说明文里叫打比方,议论文里就叫比喻论证。一点不能错,不能混。否则,可能被扣得一分不剩。你即使理解得再对再准确,也可能拿不到一分。
6. 答题一定要按顺序,因为试题尤其是阅读理解,都是按一定的梯度设计,做题的过程其实也是按照出题人的思路由浅入深理解文章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出题人是我们的好朋友,他带着我们一起读懂文章,他的那些题目其实是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真是用心良苦。
7. 赏析语句分析词语作用,记住公式,手法(修辞手法:6类,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复;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直接写手法,其他废话全免掉,节约宝贵时间多写阐述分析。 无手法,就考虑词语使用,比如动词形容词的表现作用副词的限定作用)+内容(一定要结合文句(提取而不照抄)简明扼要地阐述)+情感(文中人物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
8. 对比阅读,找准答题点,一般无需阐述,如,比较选文和本文的手法和情感的异同,只要写准手法情感上的异同,就得分。
9. 结合生活谈谈对某事的看法,其实就是表达观点并论证观点。一篇极短的议论文,观点表明放在前面,要正确而鲜明,但有时也要辩证而全面,涉及叙述一定要简明扼要,符合议论文要求,千万不可讲故事。
10.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11.
三、写作
写作,语文得半壁江山,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作文写得好,语文不可能差。但语文实在没提升到位,作文并不是不能有所作为。
1. 还是书写,还是卷面,书写一笔一划,卷面干干净净,不涂改,不乱划。
2. 字数至少800,写650的,都是傻瓜,最后都死了(除非你有最顶级的功力)。
3. 审题要慎重,审题错,步步错。要抓住关键词,弄清表层意思,想想它的深层还有哪些可能。如,路,表面理解就是行走的路,但也可以深入想,人生之路,求学之路,友谊之路,都是路。想深入了,思路开了,文章就来了。
4. 构思很重要。一篇文章写什么表现什么,这是主题思想,比如要写奶奶,奶奶对人的淳朴善良,这就是主题思想。那怎么表现呢,这就涉及怎么写,怎么写,其实有两点要落实,一般人只注意到一个,就是写什么内容,就是题材,比如,写奶奶借了邻居一只碗弄缺了个口,她完全可以装作不知道,但却到街上买了个新的还了,嘴上什么也没说。另一个其实更重要,就是结构和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略安排,记叙议论抒情的穿插,都要做好全盘的考虑。也许一个顺序的调整,一个详略的处理,人物的塑造情节的交待,立即令人耳目一新。
5. 拟好提纲节省构思和写作时间,定好位,找准方向!拟提纲,看似慢了,其实是为后期写作提速做好充分的准备。开头结尾写什么,一定要在提纲里草拟好修改好。写什么题材,题材怎么处理,题材的细节安排,都要在提纲里呈现,使思维一目了然。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要引用哪里要抒发情感哪里要环境描写,都要在提纲里写清楚,并在构思时随时做必要的调整。作家为了写一部小说,提纲都是要修改多少回的。
6. 一定要用良好的构思来调动情绪,先让自己激动起来,感动起来,浑身的血液沸腾起来,有了创作的冲动,审题构思的准备,才算到位,这时候才可以提笔。
7. 题材切不可老套幼稚,但更重要的是,老套的题材写出新意,幼稚的题材写出老练。没有不好的题材,只有不好的写法。
8. 作文的好坏有时候就是一眼的事。所以表达很关键。你的表达,词语有错别字,句子不通顺,思想又消极幼稚,加上语言再贫弱,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水平不行。所以,要杜绝错别字,杜绝病句,表达要流畅,思想要老练。一篇文从字顺,老练深刻的文字,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赢得老师的好感,拿到高分。就像一篇读起来磕磕碰碰幼稚肤浅的文章,也是在第一时间被老师看穿,得不到好的分数。
9. 一定要用好细节描写。对人物典型化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情态、服饰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
大题小作,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小角度,小方面,为大题目、宽题目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为很概括很虚的题目找一个着陆点。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大题小作的具体方法如下:
1、不是为概念下定义,而是为动词性的概念添宾语。
【例如】留给明天—什么;纪念—谁或纪念什么;读—什么;问—什么;选择—什么。
2、为名词行的概念添加定语。
【例如】(我的)景愿,(父亲的)景愿;(我的)肩膀,(老师的)肩膀。
3、将类词性的概念落实具体。
【例如】“人与路”的话题,可以落实为“谁的”——人生之路,成长的路,成才的路,求学的路,拜师的路,成功地路 。
4、将代词性的概念落实具体。
【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可以写成“我想握住(爸爸的?老师的?民工的?鲁迅的?台湾亲人的?)手”。
10. 根据主题思想确定哪些内容详写,与主题无关的坚决不写,主题里的,要大写特写详细写。一秒钟的事,要能写200字,就成功了。
11. 漂亮开头,余音结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篇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开篇要点题,即简明扼要把你所想表达的主题揭示出来。
2开篇要新颖,使用一些不新鲜的开头,即使不令人厌倦,也不会引起多大的阅读兴趣。
3开篇要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长篇大论,半天说不到正题上。
在方法上,可以设置疑问,吊起人们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拔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力避矫情、堆砌、言之无物。
写作文最好花四五十分钟,并且最后一定要写完,宁可短尾也不要无尾,否则扣分相当厉害。作文的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一般可以借鉴以下四种:
1.启迪人心的结尾。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地呼吁,或给人富有哲理的启迪。
2.诗情画意的结尾。在结尾处展开想象,用描写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或用名言抒写自己的情怀。
3.照应开头的结尾。这种结尾,结构圆合,因为前后呼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12. 抒情议论不要放在开头,可以放在结尾,但最后结尾还是叙事描写,如,楼梯上的樱花。抒情议论可以穿插在文中叙事里,夹叙夹议。使文章兼具感性之美和理性之美。既有宽度,又有深度。
13. 点面结合,概括简约。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烘托,优秀文章亦常见此法。
四、重点技巧
一、记叙文
1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一是人物描写:
A、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7)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3.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
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4.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5.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6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7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8.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二、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三、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
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
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