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家化工企业集体停工两年,连云港“一刀切”做法惊动国务院原创法人杂志2020-11-09 15:19:43
◎ 文 《法人》全媒体记者 彭飞 ▲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
提起江苏省连云港市,更多人知道的是5A级景区“花果山”,却不知连云港的化工产业在全国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40多年来,凭借水路交通的便利和区位优势,化工一直是连云港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开发面积达16平方公里,园区内拥有包括中化集团、日本迪爱生、韩国京仁及全球最大蒽醌染料生产企业江苏亚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邦股份”)在内的超200家企业,已形成农药、染料、医药、生物化工四条产业链,拥有多个石化和大型造纸项目。
然而,《法人》记者近日调查中发现,目前连云港市灌云、灌南两县(简称“两灌”)化工园区的200多家企业,因被要求“停业整顿”,已持续停工了两年多。其间,有些企业整顿完成正打算复工,但因得不到验收而只能继续等待,长时间的连续停工已导致大量企业严重亏损甚至濒临倒闭。
▲企业停产,园区空寂两年多
到底什么原因,让这个具有显著地理优势、历史悠久的化工产业集聚地出现规模如此之大的“集体停工”?又是什么原因,令企业整顿后迟迟等不到监管部门的验收,从而形成即使整顿也无法复工的异常局面?
环保事故点燃停产整顿“导火索”
导致“两灌”园区化工企业被长期关停整顿有两大诱发因素。2018年4月,媒体曝光了灌云、灌南及响水化工园区非法排污等环境问题,江苏省环保厅随后下函责令连云港化工园区全面停产整顿;经过近一年整顿后,有几家企业进行了短暂复工。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3月21日,靠近连云港的盐城市响水县天嘉宜化工公司发生“3·21”爆炸事故,损失惨重、教训深刻,随后连云港“两灌”化工园区再度进入全面停产整顿。
开始的时候,“两灌”园区内的企业对全面停工整顿措施是理解的,并积极配合政府改造。但时间到了2019年底,已经开始有中小企业支撑不下去了,再熬下去,企业就被拖垮了。
“我们在上交所已经吃了两次ST(退市风险警示),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唯一一个连续两次因为政策变动而被ST的企业。去年靠着库存还能有一些收入,今年一直在连续亏损。每个月要支出三四千万元的费用,普通职工只能发一千多块钱的基本工资维持生计。”亚邦股份(A股上市公司)一位高管向记者表示,他们生产的染料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一直领行业之先,但2020年以来,因停产整顿时间过长,企业开始出现较高负债,紧急情况下,只能从非金融机构高息借贷度日。
“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的数十种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0%至70%,是有市场主导地位和定价权的企业。两年多的停工停产,导致价格疯涨数倍,养壮了印度、东南亚等国家的同业竞争对手,产业链正在向国外转移。”该高管表示。
记者在采访过程了解到,小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目前“两灌”的大多数小企业被强制要求关闭。灌云县化工园区的连云港迈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瑞昆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江苏中染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中染公司”)的生产车间设备也遭到了强拆。经过行政复议,灌云县政府对中染公司的强拆已确认违法,下一步将启动赔偿申请。
企业多次主动申请复产验收却无下文
从2019年底起,很多企业开始主动找到有关部门和领导,希望早日批准复工。
亚邦集团旗下的12家企业均位于灌南县化工园区,其中上市公司亚邦股份下属企业9家,是园区内最大的企业。18年前的2002年,“两灌”还是年均税收不足亿元的贫困县,从常州起家的亚邦集团董事长许小初,将化工产业转移到连云港市灌南县,他本人还因此被评为“江苏省南北合作标兵人物”。一定意义上讲,许小初是灌南化工园区的开拓者,也是对当地经济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人。
2019年12月17日,许小初和其他几家企业负责人,带了33家企业“恳请连云港市政府尽快开展复产验收”的联名报告,来到连云港市,找到了连云港市委项书记。书记开门迎客,认真听取了企业诉求之后,给予劝慰,并当即向分管副市长指示“按照市委意见,立即开展复产验收”。
第二天,灌南县政府接到市里开展复产验收通知,相关部门来到了相关企业进行验收。一个月后(2020年1月20日)在灌南县政府网上发布了4家企业通过了验收的公示,只待市里最终审核通过,便可以复产。
令人意外的是,县里验收了,也公示了,但企业却迟迟得不到可以复产的通知。更奇怪的是,没有收到复产通知还不算,县里将验收材料报到市里复核3个月后,市里有关部门仅对一个企业进行复核,并提出了再整顿清单。之后,企业又按照要求进行了整顿,并多次申报验收,却再无下文。
矛盾:不完成关闭企业指标不接受复产审核
记者了解到,连云港市一位政府负责人在2019年4月的连云港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明确要求“两灌”必须把关闭企业的数量作为一项考核指标;该负责人在文件中还批示,“在未完成关闭企业序时进度前,市政府不接受相关县(区)的有关复产审核的报告。”
这也就意味着,复产工作必须建立在完成关闭企业指标的基础上,完不成关闭企业的数量,即使有企业符合验收条件,也不能复工复产。
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在给记者的书面回复中明确表示,抓好企业关闭是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关闭不达标化工企业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要求复产工作和关闭工作同步推进,不能因为复产工作而耽误关闭工作。
回复中还提到,到2020年8月份,化工园区关闭企业只完成了40%左右,远远落后序时进度。按照前述领导的批示,在完成关闭序时进度前,县里仍不能向市里申报复产审核。
这样的回复让人不免疑惑,到底是停工重要,还是复产重要,在“六保”“六稳”的大形势面前,这种不顾客观事实,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做法,可取吗?
“化工园区安全问题,分为重大安全问题和一般性问题,存在重大安全问题要求停产整顿我们坚决执行,但如果仅仅是一般性问题,要求一律停产是不是有此必要?除了‘两灌’园区的企业,江苏省内那么多化工企业,存在一般问题都是一边生产一边整顿,这和一律停产整顿是不同的概念。”有企业负责人指出。
“3.21天嘉宜事故实属个例,其它企业出的问题,有何理由要求附近所有企业都‘连坐’?这就好比隔壁村有户人家厨房失火了,要求附近所有人家都不允许用厨房烧饭,有这个道理么?企业是经政府批准依法设立的经营主体,享有自主正常开展生产经营的权利。当然如果企业有违法行为,政府可以依法处置、依规处罚,甚至停产整顿。但在没有违法违规的情况下,让所有企业一律停产,这是典型的‘一刀切’,是矫枉过正,甚至是一种怠政懒政。”园区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灌南县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卢凯富告诉记者,按照市里的要求,从2017年起,园区陆续关闭了三分之二的企业,目前仅剩25家继续停产整顿、等待复产验收的企业。这几年县财政陆续投入近30亿元对园区的污染、安全等基础设施进行整顿,在全市的园区中综合排名位列前茅。现在园区就是这剩余的25家企业,也迟迟无法复工,园区管委会也心急如焚。
国务院督查组两次指出:确实存在“一刀切”问题
早在2019年12月,国务院督导组在连云港就“两灌”园区企业停工整顿问题督导时明确指出,政府监管方法手段单一,存在“一刀切”现象,发生事故或被媒体曝光后,又要求一律停产,虽制定了复产验收工作程序,但实际复产企业很少。目前,“两灌”园区大量企业设备设施长期停工,务工人员大量流失,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记者注意到,近期江苏省办公厅再次就国务院督导组重点关注问题下发通知,其中对于“两灌”停产的化工企业,要求明确整改验收标准及完成时限,并于2020年11月10日前完成整改。
记者了解到,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回头看”涉及连云港市部分指出:部分地区整治措施简单,担当意识不够强。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顿,不是为了限制发展,而是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有的地方采取了全部停产、禁批限批等“一刀切”的方式,直接把安全与发展对立了起来。连云港市灌南、灌云2个化工园区企业长期停工,一部分低风险、高效益的企业也未能复工。连云港、盐城两地在解决安全生产历史遗留问题上担当作为不够,国务院督导组交办的信访件反映较多的化工停产“一刀切”问题整改进展迟缓,导致企业、群众反复信访举报。
今年年初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及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国内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企业经营压力巨大,就业问题十分突出,财政收入下滑,中央在“六稳”基础上,提出“六保”。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会议精神,体现了中央对目前国内经济遇到的困难的责任与担当。
记者在连云港市采访期间,无论是灌南县化工园区管委负责人,还是市、县两级工信局有关负责人,均明确表示,他们都希望企业能够早日复工复产,只要企业符合复产条件,一定会立即验收复产。而不少企业则表示,从今年4月以来,他们多次向管委会、县政府等有关部门递交复产验收申请,然而却迟迟得不到回应。
既然各部门都希望企业早日复产,企业也在轮番整顿、积极申请,为何就是无人去验收?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法人》记者将对此进行持续跟踪报道。
END
|编审:崔晓林 |统筹:王茜 |责编:谢昱航 |版式:张波
收藏
举报
1.3万 条评论
评论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8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