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你来时的路
笔尖闪烁着跳跃的灯光,睡意被越来越深的夜色隐藏。想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做一个温暖的邮差,拾一张褶皱的泛黄信纸,重新展平。我想在上面写上内容,开头是见字如面,结尾是安然无恙,寄给过去,寄给曾经的少年。 往事并不如烟,依然有迹可寻。 少时读曹文轩,思想显然是不大懂的,只是把它当成故事书。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故事就清晰地跃然在眼前,或美好的或悲伤的,都在那个无知的年纪烙上很深的印象。也许是年龄相仿,有时会随着人物境遇的起伏,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那时最熟悉的风景是从家到学校的一段路。晴时走田间小道,四季景色皆不同。我在春天摘下金黄的油菜花,又在冬天踩过银白的霜。 以往的回忆,未来的冥想,天时人事的变迁,一切都像风吹水面似的,惹起人们心情的波动。这些波动层叠堆积起来,就需要寄托,这是人之常情,于是作家成了其中很大一个群体,而我们就是见证人。 再后来读郭敬明,为其横溢的文笔折服。像北方人初见西湖,平原人初见峨眉,即使审美力薄弱,也惊讶于它们的奇美。初读,再读,深感文字的力量如此之大,简单组合却能给人以别样的感受。可是他的书却读不大懂。只记得是青春,但包含太多现实,现实到把青春都装订得极为拙劣。我感到迷茫,为何大多故事只留下惨淡的结局,或以丑陋的面目示人?我索性不再读它。后来才明白,文字固然是美,可是经不起推敲,深思后才觉得苍白无力。那时的我们都这样,选择的事物日后发现不过是走了一趟迷途。纵然如此 ,我们依然热情万丈。正如那个年纪,不知所以然,但依旧追逐太阳。 到现在读木心,有一些打肿脸充胖子的感觉。还没到平淡的年纪,想来二十年后再读必定更有感触。木心像是一个来自远方的老绅士,永远举止从容,永远意气风发。他作画也作诗,并视之为他的两个孩子。木心不讲究鸿篇巨制,大多作几十厘米见方的小画。这又展示他绅士般的风度,温和细腻。浙江有木心美术馆,似本人优雅淡然。其《从前慢》,真有一种“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情感在其中。读其书倒不如说读其人,冲淡平和却有伟大的力量,在最容易迷茫的时间里,告诉我缓慢却坚强地走下去。 十几年来读的书也不少。我知道一种香草名曰君子,知道广阔的丝绸带着铁马秋风。我看见一卷羊皮地图上少年刘彻白衣胜雪,也看见枯藤老树前断肠人流落在天涯。遥远的故事,鲜活的文字,在每一个日升日落间随指尖翻动跳跃。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伴着书页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出熟悉的风景。 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因为太熟悉,人们忘记了这些寻常事物还存着时间不曾带走的东西。它们不是诗,它们也不再远方。它们如同天气,或凉爽,或温热,而每一朵云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不留神过去很久,我们依然熟悉,却已想不起原先的样子。但我并不认同。无论何时,我们走过的路,或荒凉或繁华,都是记忆里最美的模样。而每次想起,都可以拈花,作微笑状了。 (安徽省阜阳市成效中学)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