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小说专题复习指导》在线学习活动单(辅导版) 如皋市丁堰初级中学 冒刘美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掌握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 明确小说阅读常见的考点,梳理题型并掌握各类题型的基本解题规律。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好!开讲之前,先来闲话一下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是新版教材(人教版)的第一批学生,我们今年又处在中考改革的一个起点---对接高考模式,而高考从明年开始启用全国卷。我去查了一下全国卷1近十年的考题,发现必考小说。由此看来小说会越来越被我们重视。本节课我们一起归纳整理一下小说阅读常见的考点,梳理题型并掌握各类题型的基本解题规律,从而为中考加分。 (二)活动一:回顾所学课文《孔乙己》《变色龙》《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归纳总结小说的特点。 总结小说的特点: 1.完整的故事情节 2.鲜明的人物形象 3.典型的环境 4.深刻的主题 5.精巧的构思 下面,我们就从这五个方面入手,捕捉小说的答题技巧。 活动二:归纳常见考点,结合所学课文和一些中考题型,以2016年南通中考题《大印象》为例,总结解题思路及方法。 考点(一):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常见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例: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2018.随州《鸥小姐》))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例:本文主要写了与田副县长母子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三件事(2019.无锡《扶贫故事》)) ③请根据小说的主要情节填空。 (例: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_______( 2018.重庆《拾荒》)) 解题思路: ① 抓住场面(时间地点) ② 寻找线索(事件或人物) ③ 理清小说的结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概括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 例1:(2016.南通)《大印象》:浏览全文,依次概括有关大印象的四件事。(4分) 【参考答案】①大印象上门为大石桥段家老爷子画遗像,谢绝了段家的优厚酬金。 ②在环卫工人韦老头退休时,为他溺水死去的女儿妮子画了一幅像。 ③四个男女在大印象眼前过了一趟,大印象便把他们画了出来。 ④大印象用画像帮助警察破了案,但自己的眼睛被歹徒所伤。 考点(二):揣摩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常见题型: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的人物形象。②XX是一个怎样的人?③XX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例:通读全文,概括石头这一人物形象。(2019.扬州《瘸叔出行》)) 解题思路:①通过人物描写(正面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②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孔乙己》)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变色龙》) ④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例2:回顾课文《孔乙己》,结合具体内容,请说说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至少说出他的两点性格)(4分) 【参考答案】1、好吃懒做:“衣服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写的一手好字,但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2、守信:“从不拖欠,间或没有现钱,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 3、善良: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别人取笑他,也不予计较。 4、迂腐:教我写四种“茴”的写法,满嘴 “之乎者也” 5、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 试一试:(变相题)《大印象》本文第⑤节用较多笔墨写韦老头是否合适?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可以更自然、更清晰地交代韦老头的女儿的外貌特征,②为下文大印象为韦老头溺死的女儿妮子画像做铺垫,③更好地突出了大印象的技艺精湛,④也更巧妙地衬托了大印象为人的正直实诚。 考点(三):注意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常见题型:XX段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例:小说开头写道:“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此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018.攀枝花《一碗热面》) 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烘托人物的心情;2、烘托周围的气氛;3、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例3:“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冬至;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需穿上棉袄了。”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1.环境描写。交代了时间“将近冬至”, 2“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需穿上棉袄了”突出天气的寒冷。 3为下文孔乙己“穿一件破夹袄”,用手走来喝酒做铺垫,暗示了人物必将走向灭亡的悲惨命运。 4暗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 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通过小说,作者赞扬了什么,讴歌了什么,批判了什么,揭露了什么……) 常见题型: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孔乙己》,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揭露了世态炎凉)。 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变色龙》揭露沙皇黑暗统治) 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主题(《我的叔叔于勒》盼-遇-躲于勒 揭示人与人之间“金钱观”) 例4:大印象把画像手艺做得精绝,南通人传承悠久的民间工艺,把蓝印花布、板鹞风筝等做到极致,南通仿真绣更是五度成为国礼。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5分) 【参考答案】大印象把画像手艺做得精绝与他的人品是分不开的,要想技艺精湛,做人很重要。我们也要做“正直实诚”的人,在磨炼中提升水平,将南通悠久的民间工艺和“工匠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考点(五):分析写作技巧 常见题型: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小说中画横线的段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1.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铺垫、侧面描写、伏笔、照应、 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反语、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类比……); 2.结构方式(设置悬念,首尾呼应,承上启下,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3.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 (1)人称 ①第一人称:真切自然,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更具真实感。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②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便于直接抒情。 ③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2)叙述方式 ①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范进中举》 ②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如《孔乙己》地5段中交代孔乙己的身世和经历,说明他的劣性“偷”的缘由,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智取生辰纲》文章的结尾补叙,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及此计策由谁所出,让读者清晰明了。) 例5:体会第④节画线句“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承接上文大印象“把画像这门手艺做得精绝”等,同时用“为人也正直实诚”启下,引出下文对大印象“正直实诚”美好品质的叙写。 (3).小说语段的作用 【文首】①点题 ②总领全文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④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 垫 ⑤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⑥欲扬先抑的手法 ⑦与结尾相呼应,结构更完整 ⑧抒发作者……的情感。 【文中】① 承上启下;②承接上文……;③引出下文……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文末】①总结全文 ②点题 ③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完整 ④点明中 心 ⑤深化主题 ⑥升华作者……的感情 ⑦言有尽而意无穷,富有诗意,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⑧戛然而止,回味深长。 例6:请将本文第③节和第⑩节对大印象的两处外貌描写与下面对于勒的两处外貌描写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描写内容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6分) (1)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2)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 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参考答案】从描写内容上看,本文第③节和第⑩节对大印象的两处外貌描写突出了大印象的脸部特征,刻画了他的眼睛,突出了“特有精神”;而对于勒的描写不但突出了脸上和手上的皱纹,而且强调了他的愁苦和不堪。从情感上看,本文的外貌描写写出了人们对大印象的印象深刻,表现了人们对大印象的喜爱和敬意;而从对于勒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生活的艰辛,写出了作者对人物的同情和对“我”父母亲的不满。 活动三:考海探航 思考还遇见过哪些题型,并作归纳。 示例:理解小说标题 常见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用xxx做标题,有何妙处?(例: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题目“最美好的化学反应”的含义。(2018.陕西《最美好的化学反应》) ) 答题思路: 1、标题的含义 手法+表层含义(扣标题概括文章主体事件)+深层含义(主旨+情感)例《变色龙》: 比喻的手法;表面讲奥楚蔑洛夫因为狗主人的身份变化而不停变化处理结果;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欺下媚上沙皇走狗的形象,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 2、标题的作用: (1)贯穿全文的线索 (2).表明文章写作对象 (3)揭示文章……的主旨 (4)表达……的情感 (5)表达效果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引起读者的兴趣(2)引用诗句,增添文学色彩和文化意蕴引起读者的兴趣(3)用问句,引起读者的兴趣(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5)一语双关,暗示文章主题。 活动四:实战演练 百讲不如一练,课后,我准备了一篇小说《父亲是一盏灯》,进行20分钟的限时练习。 【参考答案】 1.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2分)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2分) 2.(1)(自然)环境描写。(1分)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1分) (2)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1分)(或: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3.父亲没有看到灯光。(1分)理由: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写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4.示例:①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并没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2分)②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2分)(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要求:答出两点,结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在成长困境中的引领作用,如一盏灯,照亮儿子一路温暖前行,(1分)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1分) (三)总结:题目千变万化,我们要长一双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读懂文章,领悟作者的写作用意。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小说文本的把握、研读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衔接材料(2016.南通中考) 大 印 象 刘建超 ①老街把给人画像的营生称作印象。 ②老街,能把画像这门手艺做得精绝的是八角楼下的大印象。遇到个急事,有人会拿着照片,找到大印象的店里,说给印象一张。大印象便按照顾客的要求,把照片上的人像放大绘到纸版上,装裱好,保证和照片上的人物表情一模一样。 ③去老街找大印象,老街人都会告诉你,大印象啊,好找。去八角楼,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④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大石桥段家老爷子意外去世,家人没有找到老人遗照,便找到大印象,央求去家里给老爷子画像。做印象生意的,极少上门给人画像,用照片印象,可借技术工具帮助,登门画像却全凭手上功夫,况且给故去的人画像,是晦气生意。但大印象二话没说,收拾起家什就到了段家。大印象对躺在棺木中的段老爷子鞠了三个躬,支起画板开始下笔。正是三伏天,屋内闷热,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大印象连续八个小时不吃不喝,在灵棚搭建起前,画完了肖像。大印象谢绝了段家的优厚酬金,说能给老爷子画像也是有缘啊,算我送了老爷子一程。 ⑤老街有个环卫工人,大家都称他韦老头。他每天推着架子车,沿街清理垃圾。韦老头闲时,爱坐在大印象店前,吸着烟,看大印象画像,拉扯些家长里短。韦老头吧嗒吧嗒地吐着烟雾,也不管埋头做着活计的大印象听没听,自己只管说。说他和老婆的恩恩怨怨,说因为他没有照顾好妮子,十二岁的妮子溺水死了,老婆子也离家走了。我那妮子啊,长得可带劲了,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笑起来,俩酒窝,学习好着哩。都怨我,都怨我啊。韦老头过足了烟瘾,也叨叨够了,拿起扫把仔细地将店铺前清理干净,推着车子走了。韦老头退休那天早晨,去找大印象道别,大印象的店铺没开门,门上挂着一幅女孩的画像,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俩酒窝,天啊,这是我妮子,是我妮子啊。韦老头把画像搂在怀里,老泪如珠,对着大印象的店铺拜了又拜。 ⑥生意清闲的时候,大印象端着一杯茶,眯缝着一双小眼看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人说大印象的本事是过目不忘。曾经有人打赌,带着四个男女在大印象眼前过了一趟,让他把这四个男女画下来。他眯缝着眼,一杯茶的工夫,画像就出来了。四个男女瞪着惊讶的眼睛,各自拿着画像离去。 ⑦那年冬天,流窜盗窃团伙到了老街一带,警察通知商家注意防范。没几天,老街的一家珠宝店失窃。警察走访时,大印象拿出了几张画像,说这几个人在老街转悠几天了。警察按图索骥,果然抓获了三名盗窃嫌疑人,只是让团伙的头子逃脱了。老街人把大印象画像擒贼的事都传神乎了。原想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没曾想,春节前夕,逃跑的盗窃团伙头子竟然又潜回了老街。节前商家生意旺,店铺关门也晚。天擦黑,大印象起身去关门,一个黑衣人裹着寒气闯入店里,反手扣上门。大印象正疑惑,一把冰冷的匕首抵住他的咽喉。大印象即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平静地坐到椅子上。黑衣人匕首向上一划,大印象两眼模糊。 ⑧翌日,正在饭馆里喝酒的黑衣人,被警察逮个正着。黑衣人挣扎着又哭又嚷,说警察冤枉人。被带到派出所后,黑衣人忽然安静了,他看到案桌上一张用血绘出来的画像,画像上的人分明就是自己啊。黑衣人瘫倒在案桌前。 ⑨大印象眼睛致伤,不能再给人画像了。 ⑩老街人提起大印象还是那句话:大印象啊,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选自《广西文学》, 限时小练 父亲是一盏灯 崔 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消退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跟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速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地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黄山晨报》有删改) 1.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每小题2分)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选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3.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3分)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5.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3分) 【参考答案】 1.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2分)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2分) 2.(1)(自然)环境描写。(1分)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1分) (2)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1分)(或: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3.父亲没有看到灯光。(1分)理由: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写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4.示例:①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并没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2分)②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2分)(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要求:答出两点,结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在成长困境中的引领作用,如一盏灯,照亮儿子一路温暖前行,(1分)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1分)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